理論上,股東權利應通過減少過度投資以及投資者實際支出的監控成本和非系統風險而降低資本成本。但迄今為止,這些效應的證據都是自相矛盾的,並在一定程度上令人意外,這表明這一預言可能不成立。 陳建文、陳治鴻和魏國強在研究該問題的論文中說,問題之一是,研究者可能考查了錯誤的衡量指標,即實際回報,而非根據股價和分析師收益預測推定的預期未來股本成本。作者把這一衡量指標運用於1990-2004年期間2,161家美國公司的13,140個公司年度觀察資料,並發現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股東權利對股本成本具有強烈的影響。 這些權利以「G指數」為基礎。G指數是公司憲章和章程中或州法律規定的反收購條款和限制股東權利的條款的數量(敵對收購被視為監控和懲戒經理的重要機制,因此限制這些權利會減少這種職能)。 數量多即表示股東權利少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