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股東權利應通過減少過度投資以及投資者實際支出的監控成本和非系統風險而降低資本成本。但迄今為止,這些效應的證據都是自相矛盾的,並在一定程度上令人意外,這表明這一預言可能不成立。
陳建文、陳治鴻和魏國強在研究該問題的論文中說,問題之一是,研究者可能考查了錯誤的衡量指標,即實際回報,而非根據股價和分析師收益預測推定的預期未來股本成本。作者把這一衡量指標運用於1990-2004年期間2,161家美國公司的13,140個公司年度觀察資料,並發現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股東權利對股本成本具有強烈的影響。
這些權利以「G指數」為基礎。G指數是公司憲章和章程中或州法律規定的反收購條款和限制股東權利的條款的數量(敵對收購被視為監控和懲戒經理的重要機制,因此限制這些權利會減少這種職能)。 數量多即表示股東權利少,股本成本也就相應較高。
作者把G指數評分與一項基於營運和投資機會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的股本成本衡量指標結合起來。在持有大量現金但沒有良好投資機會的公司,這些現金流更有可能引起潛在的代理問題,原因是它們使經理得以在內部為投資提供資金,而無需尋求外部融資並受到資本市場的監控。如果治理薄弱,這種情形就可能為經理創造機會。
作者說:「存在資訊不對稱(即經理對投資專案的品質擁有私下資訊)和代理問題(即不誠實的經理可能會隱瞞私下資訊)時,薄弱的公司治理就會增加公司的系統性風險,並增加股本成本。」
其檢驗結果說明股東權利與推定股本成本之間確實存在一種聯繫。他們樣本中的公司跨越G指數上的17個點,得分降低10個點,與股本成本降低34個基點相關,這對規模屬於樣本中位數(13.5億美元)的公司而言,相當於9200萬美元。
作者說:「持有大量現金流但沒有良好投資機會的公司更有可能面臨自由現金流所帶來的代理問題。」自由現金流高/投資機會少的公司,G指數上的係數最高,而自由現金流低/投資機會多的公司,該係數最低。
「我們發現了股東權利改進公司價值的管道。儘管其他研究表明,較弱的股東權利與較低的預期現金流相關,但我們的研究表明,較弱的股東權利也與較高的貼現率相關。」
作者補充說:「更重要的是,我們證明,當源于自由現金流的代理問題更嚴重時,股東權利在降低股本成本時所起的作用最大。這些結果提供了進一步實證依據,證明公司治理、代理問題和股本成本之間存在因果聯繫。」
BizStudies
股東權利與股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