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經濟日報》,2025年4月11日
亞洲加速綠色轉型 利港發展綠色金融
李家濤
科大商學院利國偉商學教授、商業戰略與創新中心主任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於3月25至 3月28日舉行。今年論壇發布了兩個報告,其中《應對氣候變化:亞洲推進綠色發展》報告(下簡稱《報告》),詳細闡述了亞洲推進綠色發展的最新狀況。當前全球氣溫持續攀升、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極地冰川消融、生物多樣性銳減等,使綠色轉型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無論大中小企業,如今很多都要圍繞綠色轉型而制訂自身的商業發展策略。
從宏觀角度看,綠色轉型既有助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助減緩氣候變化的衝擊。據《報告》資料,2023年,亞洲 排放了 299.9 億噸二氧化碳,佔全球排放量 538.2 億噸的 55.72%。因此,亞洲的綠色轉型,對落實全球碳減排目標,影響舉足輕重。
多管齊下推動綠色轉型
目前,亞洲地區通過政策框架、行業引導,以及市場力量包括碳市場,多管齊下推動綠色轉型。在政府氣候政策上,聚焦的行業包括能源、廢物管理、可持續製造和持續交通等,可見電動汽車、氫能源和電池生產的未來發展空間很大。
另一方面,通過碳定價和其他激勵政策,把市場資源引導到低碳發展。對企業來說,通過加大技術創新投資、聚焦供應鍊減排、開拓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促進綠色轉型,無疑是一種利己及人的「雙贏」發展策略。
目前,亞洲在新興綠色技術領域發展迅速,在先進電池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潮汐能、綠色氫氣、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以及數字碳管理等領域具備優勢,並且擁有全球約70%的氫氣電解槽產能。順筆一提, CCUS是將工業過程排放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捕獲,並將之灌入地層封存;至於二氧化碳再利用,其中一種做法,是通過提高石油採收率技術(Enhanced Oil Recovery‧EOR),在油礦中提採更多石油。據《報告》指出,CCUS在亞洲不斷得到加強,多國現正啟動多個大規模CCUS項目規劃。
氣候融資需求巨大
亞洲作為全球氣候議程中的關鍵區域,每年需要數萬億美元的氣候融資,《報告》引用獨立專家組(The Independent High-Level Expert Group on Climate Finance‧IHLEG)於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估計到 2030 年,全球氣候行動所需的投資預計為每年6.3 萬億至6.7 萬億美元,到 2035 年,可能達到每年7 萬億至8.1 萬億美元,而投資的重心將進一步傾斜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2030 年,估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年均氣候投融資需求將達到 3.6 萬億至3.9 萬億美元,按全球經濟、人口、 碳排放和電力需求的分布,亞洲在全球氣候融資總額的佔比約為 67%,即 2.4 萬億至 2.6 萬億美元。如此龐大的氣候融資需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當不可錯過這個發展機遇。
綠色債券為重要融資工具
在氣候融資市場中,綠色債券作為私營部門綠色融資的重要工具。中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和印度,是亞太地區綠色債券發行量排名前五的經濟體。據報告資料, 2024年,中國綠色債券總發行量達到3719.5億美元;香港只為 393億美元(參見附圖),完全有進一步擴大規模的空間。
目前,綠色債券,綠色信貸和綠色股權投資為亞洲綠色金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提出發展創新融資工具,包括「信用擔保機制」(Credit Guarantee Schemes),用以支持合格初創企業進行融資,以及「氣候債務互換」(Debt-for-Climate Swaps),為債務高企新興經濟體協調經濟穩定與氣候迫切行動需求提供可行路徑。
香港把握機遇擴大綠債市場
細看香港政府發行綠色債券的情況, 2018年11月成立綠色債券計劃,當時,上限借款金額訂為 1000億港元,經過多次提升,到 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將綠債計劃及新成立的「基礎建設債券計劃」合共借款上限訂為 5000億元,增加額度調配的靈活性,可投資於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所有涵蓋有利長遠發展的項目,並把綠債計劃易名為「可持續債券計劃」。據港府《綠色債券報告 2024》的資料,截至2024年 8月底,政府「可持續債券計劃」成功發行約 2200億港元(280億美元),當中大部分資金已分配或預留予合資格的綠色項目。
自願碳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另一方面,碳市場為綠色轉型提供另一個主要的融資機會,協助企業實現淨零策略。《報告》指出,合規市場和自願碳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VCMs)預計將大幅增長,尤其自願碳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估計到 2050 年,對碳抵消的需求將達到每年52 億噸二氧化碳。
香港交易所於2022年底推出了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國泰航空去年底透過Core Climate結算了50,000噸自願減排量,作為其自願性碳抵銷的舉措之一。很顯然,香港作為重要的全球金融中心,在引領自願碳市場發展上,可有所作為。
目前亞洲綠色轉型加速、且氣候融資需求巨大,香港可乘勢加強綠色債券市場發展,開拓更多綠色金融工具,包括信用擔保機制、氣候債務互換等產品,豐富綠色金融市場產品的多樣性;與此同時,積極推動香港碳市場進一步發展,完善碳市場生態系統,為亞洲綠色轉型作出貢獻,推動香港成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也為香港經濟升級轉型發揮及時的推動作用。
附表: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綠色債券發行總量前15位 |
![]() |
資料來源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引自《應對氣候變化:亞洲推進綠色發展》,頁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