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经济日报》,2025411

亚洲加速绿色转型 利港发展绿色金融

李家涛

科大商学院利国伟商学教授、商业战略与创新中心主任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于3月25至 3月28日举行。今年论坛发布了两个报告,其中《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报告(下简称《报告》),详细阐述了亚洲推进绿色发展的最新状况。当前全球气温持续攀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极地冰川消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使绿色转型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大中小企业,如今很多都要围绕绿色转型而制订自身的商业发展策略。

从宏观角度看,绿色转型既有助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助减缓气候变化的冲击。据《报告》资料,2023年,亚洲 排放了 299.9 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 538.2 亿吨的 55.72%。因此,亚洲的绿色转型,对落实全球碳减排目标,影响举足轻重。

多管齐下推动绿色转型

目前,亚洲地区通过政策框架、行业引导,以及市场力量包括碳市场,多管齐下推动绿色转型。在政府气候政策上,聚焦的行业包括能源、废物管理、可持续制造和持续交通等,可见电动汽车、氢能源和电池生产的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另一方面,通过碳定价和其他激励政策,把市场资源引导到低碳发展。对企业来说,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资、聚焦供应炼减排、开拓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促进绿色转型,无疑是一种利己及人的「双赢」发展策略。

目前,亚洲在新兴绿色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在先进电池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潮汐能、绿色氢气、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以及数字碳管理等领域具备优势,并且拥有全球约70%的氢气电解槽产能。顺笔一提, CCUS是将工业过程排放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将之灌入地层封存;至于二氧化碳再利用,其中一种做法,是通过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Enhanced Oil Recovery‧EOR),在油矿中提采更多石油。据《报告》指出,CCUS在亚洲不断得到加强,多国现正启动多个大规模CCUS项目规划。

气候融资需求巨大

亚洲作为全球气候议程中的关键区域,每年需要数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报告》引用独立专家组(The Independent High-Level Expert Group on Climate Finance‧IHLEG)于去年11月发布的报告,估计到 2030 年,全球气候行动所需的投资预计为每年6.3 万亿至6.7 万亿美元,到 2035 年,可能达到每年7 万亿至8.1 万亿美元,而投资的重心将进一步倾斜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2030 年,估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年均气候投融资需求将达到 3.6 万亿至3.9 万亿美元,按全球经济、人口、 碳排放和电力需求的分布,亚洲在全球气候融资总额的占比约为 67%,即 2.4 万亿至 2.6 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气候融资需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当不可错过这个发展机遇。

绿色债券为重要融资工具

在气候融资市场中,绿色债券作为私营部门绿色融资的重要工具。中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印度,是亚太地区绿色债券发行量排名前五的经济体。据报告资料, 2024年,中国绿色债券总发行量达到3719.5亿美元;香港只为 393亿美元(参见附图),完全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空间。

目前,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和绿色股权投资为亚洲绿色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提出发展创新融资工具,包括「信用担保机制」(Credit Guarantee Schemes),用以支持合格初创企业进行融资,以及「气候债务互换」(Debt-for-Climate Swaps),为债务高企新兴经济体协调经济稳定与气候迫切行动需求提供可行路径。

香港把握机遇扩大绿债市场

细看香港政府发行绿色债券的情况, 2018年11月成立绿色债券计划,当时,上限借款金额订为 1000亿港元,经过多次提升,到 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提出,将绿债计划及新成立的「基础建设债券计划」合共借款上限订为 5000亿元,增加额度调配的灵活性,可投资于基本工程储备基金所有涵盖有利长远发展的项目,并把绿债计划易名为「可持续债券计划」。据港府《绿色债券报告 2024》的资料,截至2024年 8月底,政府「可持续债券计划」成功发行约 2200亿港元(280亿美元),当中大部分资金已分配或预留予合资格的绿色项目。

自愿碳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碳市场为绿色转型提供另一个主要的融资机会,协助企业实现净零策略。《报告》指出,合规市场和自愿碳市场(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VCMs)预计将大幅增长,尤其自愿碳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估计到 2050 年,对碳抵消的需求将达到每年52 亿吨二氧化碳。

香港交易所于2022年底推出了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国泰航空去年底透过Core Climate结算了50,000吨自愿减排量,作为其自愿性碳抵销的举措之一。很显然,香港作为重要的全球金融中心,在引领自愿碳市场发展上,可有所作为。

目前亚洲绿色转型加速、且气候融资需求巨大,香港可乘势加强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开拓更多绿色金融工具,包括信用担保机制、气候债务互换等产品,丰富绿色金融市场产品的多样性;与此同时,积极推动香港碳市场进一步发展,完善碳市场生态系统,为亚洲绿色转型作出贡献,推动香港成为国际绿色金融中心,也为香港经济升级转型发挥及时的推动作用。

附表:亚太地区各经济体绿色债券发行总量前15

一张含有 文字, 屏幕快照, 数字, 软件 的图片

AI 产生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数据源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引自《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页74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