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三位國際知名學者訪問科大,並就未來全球就業情況分享意見。他們探討的議題廣泛,包括可能出現的新「人機關係」以至商學院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能發揮的作用。

(左起)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盧英德院長兼經濟與管理學系William S Beinecke教授Edward SNYDER; 喬治亞州立大學羅賓遜商學院Regents’ 教授Arun RAI; 以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歐洲區院長兼市場學教授Dipak Chand JAIN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盧英德院長兼經濟與管理學系William S Beinecke教授Edward SNYDER、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歐洲區院長兼市場學教授Dipak Chand JAIN,以及喬治亞州立大學羅賓遜商學院Regents’ 教授Arun RAI參與有關討論。

被取替還是提供支持?

Arun Rai教授首先將數碼科技可能產生的影響分為三類。

「我們將看到AI基本上在某些方面可以取代人手工作。」他指出製造和服務業將受此影響,因為這些行業的投入和產出都明確劃分,且工序重複。

第二,AI將充當顧問來增強人類的能力。Arun Rai教授解釋,醫療診斷錯誤的其中一個主因就是醫生在診斷病情時太過倉促。「AI系統會在這種情況下向醫生提出異議,並向他們提供額外的意見。」

最後,人機合力執行較為複雜且需要協作的工序。「一個代表例子是,即使醫生不在場,他也可與機械人合力進行機械人手術。」醫生可遙距指導機械人來完成手術。

但Arun Rai 教授指出,尋求最有效的人機協作方式是現時最大的挑戰。「機器可能無法觀察到細微差別,加上人類勝在有創造力。但我們在處理大規模數據方面則難與機器匹敵。」

他認為,儘管科技進步將會催生新行業,為市場提供新的就業機會,但在未來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仍會出現暗湧。

顛覆社會傳統

即使Edward Snyder教授有信心數碼科技進步最終會令社會得益,但他仍憂慮未來市場會存在不少暗湧。他相信幾乎各經濟層面很大可能會因科技發展而轉型,所造成的社會震動將遠超最初的工業革命時代。

他指出,西方國家左翼和右翼陣營之間的政治分歧,已逐漸被「與時俱進」和「落伍」之分所取代。「與時俱進的人士可以適應科技變革和全球化趨勢,他們相信自己可在新時代事業有成,但落伍的人會認為自己在經濟和社會上都會面對威脅。」

Edward Snyder教授擔心的是,隨著AI和自動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更多人將會落伍。他指出,全球化趨勢、精英主義、科技變革及破壞基本價值觀和自我價值的問題,已在全球引起強烈的不滿。此外,美國和許多歐洲國家一方面對移民問題表示憂慮,另一方面亦擔心科技對就業市場構成影響,恐怕兩者交織會加劇社會不穩的局面。

「我認為越來越少國家支持市場經濟(一種組織經濟活動的方式)。我不知道哪種制度會取而代之,也不知道這會帶來甚麼影響。 但支持市場經濟的前提必須是為大多數人謀求福祉。」

商學院的角色

Dipak Chand Jain教授曾擔任凱洛格管理學院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院長。他預料數碼革命將會對商學院的教學模式產生重大影響。他建議,學生在正式入學前可先在網上報讀會計及經濟等精心設計的課程。這樣,他們上課時便可專心學習批判思維等只有人類才能教授的課題。

「我們身為教授,需要推動學生發展新思維和推理方式,」Dipak Chand Jain教授說。雖然就學時間可能會縮短,但商學院也可以推出更多學生互動的課程,例如專題研習和實地考察。

與此同時,他表示,未來面臨最嚴峻挑戰的將會是教授,而非學生。「現今學生要求一種與過去截然不同的互動模式,這令我們較難適應轉變。我們已經習慣了特定的教學節奏和方式。教職員需要比學生接受更多的培訓。」

Edward Snyder教授也曾擔任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和維珍尼亞大學商學院院長。他指出,「商學院」一詞經已過時。「我們確實在教授更有用的商業知識,但我認為『領導能力』和『管理』的描述更為準確。」

他補充說,管理教育之所以出現,一直是因為人類本身會競爭亦會合作。「今時今日,機器既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又是我們的合作夥伴。」

不過,這三位教授均認同一點,就是他們所教授的基本知識在未來並不會有太大變化。

「我們仍會教導學生如何思考,」Dipak Chand Jain教授解釋。「教導他們如何充分學習他人長處,因為未來互動部分將會更加重要。我們還會教導他們如何釐清雜亂無章的問題。」

Arun Rai 教授最後強調,他和他的同事或會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是:「我們如何培育學生即將需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