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大多數人往往過度自信,過度樂觀——他們對自己影響結果的能力抱有太大信心,並相信結果會是積極的。通常,這些偏差與不盡理想的決定相關聯。但是新的研究表明這也有好的一面。

根據希志、許尤洋、Benjamin Segal和王仁誠的研究,由過度自信所激發的過度樂觀,可能導致管理者投入更多精力,並在此過程中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值。

作者證明,在經歷一系列成功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管理人員的過度樂觀情緒會得到提升,而這可能會激勵他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他們期待自己的努力會得到回報。

作者說:“自然,這種額外的努力可對企業績效產生積極效應,繼一系列成功之後企業績效會增長,即便增長仍低於過度樂觀的管理者所期待的水準。”

作者以分析師共識作為衡量過度樂觀的指標,將管理層盈利預測與分析師共識對比,用1998年至2010年的9,163項管理層預測來證明這種效應。作者還依據新聞稿內容和首席執行官的期權持倉(即股價高於行使價67%以上時,首席執行官是否持有股票期權)來衡量過度樂觀情緒。他們使用實際收益等於或高於管理者預期的季度次數來衡量上年的連勝情況。

結果顯示,管理層的過度樂觀源自過去的成功。當管理者在決策過程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並且經驗較少時,效應更強。當市場參與者在各種行動的成功方面存在較少分歧時,效應較弱。

結果進一步顯示,管理層的過度樂觀與企業績效提高相關。作者還通過觀察管理者採取偏離個人目標但令公司受益的行動來證明管理層的努力程度。其中包括私人行程較少,參與以股票增發為代表的耗時管理行動,以及在財報電話會議的發言,這些均表明參與度較高。這種努力與公司績效改善相關。

作者說:“我們能夠系統地整合一系列關係:從過往績效到過度自信,從過度自信到過度樂觀,從過度樂觀到努力,從努力到績效。”

重要的是,績效是真實的,並無操縱。

作者說:“公司會計績效和季度市場回報隨著管理層過度樂觀情緒的提高而提高,

但應計盈餘管理和實際盈餘管理的衡量指標未受影響。這表明,對達到預期的可能性過度樂觀的管理者並不認為有必要通過管理收益來達到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