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關於可供買方向賣方張貼購買需求的平臺,買方的選擇實在是太多了 – 想一想Alibaba.com、ECEurope.com和ECPlaza.com吧。用戶可以選擇將一個網站作為張貼需求的首選“據點”,但也可以使用多重據點。這對平臺意味著什麼?對用戶又意味著什麼?

多數研究人員都從單一據點角度研究平臺,但是許達鈞和Mark Fichman認為“多重據點”值得注意,因為這樣做對買方而言很容易,也有好處。買方無需付費即可參與大多數平臺,且訪問一個以上平臺能查看更廣泛的選擇。但是,買方在不同的平臺不會面對統一的條件。作者想知道,買方如何看待活躍度高或活躍度低的平臺,以及長期而言他們如何對這些平臺作出反應。

憑直覺,買方應該偏愛銷售活躍度較高的平臺,因為他們會有更多的議價權,收到更多有競爭力的報價。但是,買方活躍度對買方偏好的效應就不會那麼直接。具體而言,作者預期買方活躍度更高的交易平臺,同時也可能給人以更安全和更高風險的感覺,這取決於買方如何及何時使用該平臺。如果買方活躍度太低,買方一開始可能對交易平臺是否值得信賴和是否可靠缺乏信心。但是如果買方觀察到越來越多的買方在使用該交易平臺,可能就會以更正面的眼光看待其安全性。然而,隨著更多的買方來到該交易平臺,以及購買活動增加,來自買方同儕的競爭也會加劇,導致價格提高,議價能力降低。這往往會降低買方對該平臺的偏好。不過,久而久之,這些影響可能會減弱,因為買方對特定交易平臺的持續體驗會減輕其對該平臺的不確定感,他們對觀察其他買方的依賴度也會減輕。

2009年7月到2010年2月的七個月裡,他們在兩個B2B交易平臺118名買方身上檢驗這些觀點。結果不僅證明其假設不謬,而且說明研究平臺用戶的多重據點策略的重要性。

作者總結了這些效應,說:“隨著一個交易平臺上買方活躍度增加,買方對該交易平臺的偏好最初會增加,然後會減少。這一結果是初次看到,令人驚訝。此外,有證據表明,買賣活動對多重據點買方偏好的影響隨著買方在交易平臺上的經驗增加而變化。”

他們建議B2B平臺的營運商通過調查等手段,衡量用戶在其他平臺的參與程度。營運商還可以觀察其他行業如何監測用戶的多重據點行為,比如餘額轉帳服務可以讓信用卡公司觀察持卡人使用其他信用卡的情況。

“線上交易平臺應戰略性地管理用戶對其平臺兩端活躍度的感受。購買活躍度高有利於供應商,但不一定有利於買方。與許多B2B交易平臺目前的做法相反的是,被視為最大的交易平臺不一定是影響使用者偏好的最佳策略。因此,有必要考慮提供哪些資訊,比如是否提供有關買和/或賣的資訊,何時基於活躍度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