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計的角度而言,人們對首席執行官的素質對公司決策的影響這一問題沒有做過太多的探討。但是,有堅實的證據表明,首席執行官的聲譽在這裏意義重大。例如,經理的聲譽和職業關注已經證明會影響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對報表品質以及首席財務官報告決策的評價。另據傳聞,聲譽卓著的經理可能會參與盈餘操縱,維護其聲譽。
鑒於這些因素,香港科大的黃昊和臧蘊智及其研究夥伴Jennifer Francis和Shivaram Rajgopal著手考查有無辦法衡量首席執行官聲譽對盈餘品質的影響。他們仔細地區分內在盈餘品質和可調控盈餘品質。內在盈餘品質指可歸功於公司營運環境和生產技術的特徵,而可調控盈餘品質則可能受到短期行動的影響。
他們發現,公司的需要和著名首席執行官的能力之間存在一種有意思的相互作用。盈餘品質低的公司更有可能找名聲大的首席執行官,並有某些證據表明這類聘用可能有助於改進可調控盈餘品質。
這些發現的依據是1992-2001這10年期間標普500企業約2,000份公司年度的資料。他們仔細的挑選代理來測量首席執行官的聲譽和盈餘品質中,原因是其中任何一項都無法直接觀測到。有關首席執行官的聲譽,作者以美國和全球主要財經報刊和新聞媒體的報導為依據。盈餘品質的衡量辦法是考查公司特定應計項目剩餘值的標準偏差和與公司績效匹配的異常應計值五年絕對平均值(偏差值大和應計值大表示總盈餘品質差)。
作者為資料假設了三種可能的結果。第一個假設是首席執行官的聲譽會與較好的可調控盈餘品質相關,這是因為,如果他們系統化以優於實際的業績展現公司的面貌,就會在可信度和將來的薪水上遭受損失。儘管可能存在這種擔憂,但首席執行官聲譽的衡量尺度並不與較好的可調控盈餘品質相關,而是與較差的盈餘品質相關。
個中原因可能包含在作者的另兩個假設中:抽租和公司與首席執行官的匹配。這兩者都可能導致差的可調控盈餘,但就抽租而言,這會是首席執行官過多強調其個人職業增長,進而採取可能會惡化可調控盈餘品質的行動。就匹配而言,起初內在盈餘差的公司會聘請著名的首席執行官,因而會在首席執行官聲譽與差的盈餘品質之間導致關聯。
從眾多檢驗來看,首席執行官聲譽與差盈餘品質之間的關係最有可能用匹配加以解釋。例如,一項檢測表明,即便著名的首席執行官在公司中有較多權力,因而抽租的機會也較多,盈餘品質也沒有進一步惡化。
作者說:「結果表明,著名的首席執行官與盈餘品質較差的公司相關,不是因為首席執行官採取了任意行動,來降低盈餘品質;而是因為盈餘品質差的公司需要較有名氣的首席執行官的才能。 造成盈餘品質差的因素,如波動的運營環境,也需要較有名氣的首席執行官所具備的超卓技能。」
「儘管我們的檢驗表明,公司特定因素最能解釋盈餘品質問題,但我們也發現高管的人力資本成分也很重要。 特別是首席執行官的聲譽,它是解釋公司盈餘品質的顯著因素。」
BizStudies
首席執行官的聲譽與盈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