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从会计的角度而言,人们对首席执行官的素质对公司决策的影响这一问题没有做过太多的探讨。但是,有坚实的证据表明,首席执行官的声誉在这里意义重大。例如,经理的声誉和职业关注已经证明会影响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报表质量以及首席财务官报告决策的评价。另据传闻,声誉卓著的经理可能会参与盈余操纵,维护其声誉。

鉴于这些因素,香港科大的黄昊和臧蕴智及其研究伙伴Jennifer Francis和Shivaram Rajgopal着手考查有无办法衡量首席执行官声誉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他们仔细地区分内在盈余质量和可调控盈余质量。内在盈余质量指可归功于公司营运环境和生产技术的特征,而可调控盈余质量则可能受到短期行动的影响。

他们发现,公司的需要和著名首席执行官的能力之间存在一种有意思的相互作用。盈余质量低的公司更有可能找名声大的首席执行官,并有某些证据表明这类聘用可能有助于改进可调控盈余质量。

这些发现的依据是1992-2001这10年期间标普500企业约2,000份公司年度的资料。他们仔细的挑选代理来测量首席执行官的声誉和盈余质量中,原因是其中任何一项都无法直接观测到。有关首席执行官的声誉,作者以美国和全球主要财经报刊和新闻媒体的报道为依据。盈余质量的衡量办法是考查公司特定应计项目剩余值的标准偏差和与公司绩效匹配的异常应计值五年绝对平均值(偏差值大和应计值大表示总盈余质量差)。

作者为数据假设了三种可能的结果。第一个假设是首席执行官的声誉会与较好的可调控盈余质量相关,这是因为,如果他们系统化以优于实际的业绩展现公司的面貌,就会在可信度和将来的薪水上遭受损失。尽管可能存在这种担忧,但首席执行官声誉的衡量尺度并不与较好的可调控盈余质量相关,而是与较差的盈余质量相关。

个中原因可能包含在作者的另两个假设中:抽租和公司与首席执行官的匹配。这两者都可能导致差的可调控盈余,但就抽租而言,这会是首席执行官过多强调其个人职业增长,进而采取可能会恶化可调控盈余质量的行动。就匹配而言,起初内在盈余差的公司会聘请著名的首席执行官,因而会在首席执行官声誉与差的盈余质量之间导致关联。

从众多检验来看,首席执行官声誉与差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最有可能用匹配加以解释。例如,一项检测表明,即便著名的首席执行官在公司中有较多权力,因而抽租的机会也较多,盈余质量也没有进一步恶化。

作者说:「结果表明,著名的首席执行官与盈余质量较差的公司相关,不是因为首席执行官采取了任意行动,来降低盈余质量;而是因为盈余质量差的公司需要较有名气的首席执行官的才能。造成盈余质量差的因素,如波动的运营环境,也需要较有名气的首席执行官所具备的超卓技能。」

「尽管我们的检验表明,公司特定因素最能解释盈余质量问题,但我们也发现高管的人力资本成分也很重要。特别是首席执行官的声誉,它是解释公司盈余质量的显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