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管理是一個當下關注的嚴肅問題。美國的次貸問題證明,糟糕的債務管理可能會波及其他行業和市場,並產生全球性的經濟後果。就其本質而言,信用卡債務應該受到類似的關注。
信用卡債務沒有資產做擔保,最初發卡後,也不再核查持卡人的財務狀況。
香港科大的趙鷹與宋寅誠及其研究夥伴Yi Zhao說:「如果信貸債務的風險得不到妥善控制,那麼信用卡債務的嚴重性不亞於房貸債務。因此,風險類型的確定對信貸提供者是一個重要的管理問題。」
一種做法是把欠賬客戶轉成非欠賬狀態,或把他們「解僱」,但作者認為,從長遠來看,採取較細膩的做法可能更好。並非每個人都是因為無力還款而沒有還款,一些低風險客戶可能因為疏忽等非風險原因而未還款。從較長的時期來看,這些客戶會帶來利潤,但是如果他們發現自己的帳戶因為欠款被封,就可能會降低對該信用卡的偏愛,進而可能停用該卡。
因此,作者制定了一個模型,通過研究客戶自發卡以來的還款行為以及這些客戶在發卡人那裏的長期信用記錄,區分有利可圖的客戶和不太理想的客戶。
作者將該模型用於香港某家銀行1,500名持卡人,並有效地分辨出低風險和高風險消費者。此外,作者證明,如果信用卡公司有選擇地面向高風險欠賬客戶,而不是第一次錯過還款就鎖定所有欠款,或是按照業內的普遍做法,等待三個月後封掉欠款帳戶,那麼信用卡公司反而會獲取更大的營收。
此項有針對性的策略阻止高風險客戶使用其信用卡,直至他們達到最低還款額,但不封鎖低風險客戶。作者認為,比起任由高風險客戶繼續用卡兩個月來,這種做法對發卡人的成本要低一些。
這一策略的利潤改進程度取決於消費者選擇不欠款時所償還的款額,以及他們選擇繼續使用該信用卡的可能性。客戶選擇留下的可能性越大,這些客戶所帶來的營收就越多,最多可達20%。
作者說,經理可以用這些發現更好地控制風險。
作者說:「我們的研究發現使信用卡公司能分辨出高風險消費者和具有盈利潛能的消費者。結果,公司可以在信用提供政策上提高靈活度和有效性,並針對特定的消費者細分群體,制定有效的行銷策略。」
「我們的研究也有助於信用卡公司從不同消費者細分群體角度認識信用政策對消費者欠賬的影響。我們證明,公司可以制定有針對性的信用卡政策來控制消費者風險,並減少消費者欠款現象。」
BizStudies
在欠賬的信用卡客戶中去蕪存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