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經濟日報》,2025年9月19日
穩定幣發行限制多 網絡效應難發揮
黃昊
科大商學院會計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中正式簽署了《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簡稱「GENIUS法案」)後,穩定幣在美國的發行量大幅增加,筆者認為,美元穩定幣大舉流通,對中國換匯管理有很大潛在風險。於本文,筆者討論穩定幣兩個主要點,其一關於美元穩定幣;其二是港元穩定幣和人民幣穩定幣,通過剖析穩定幣的發行和監管機制,探討香港和內地有意發展穩定幣市場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從換匯角度看,過去,如果內地的個人或機構把人民幣轉換為美元,並把美元存放在海外待用,必須透過銀行或外匯交易平台進行換匯,只有把美元資金存放在這些可信任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中,美元資產才能夠在海外運用,進行投資。另一方面,在投資時,也需要中間商,無論是通過經紀行或金融機構,協助取用美元進行交易。
KYC身份驗證與反洗錢
與此同時,傳統金融機往往對換匯人(客戶)身份進行驗證,這個KYC(Know Your Customer‧瞭解你的客戶)是反洗錢(Anti-Money Laundering‧AML)法規的一部分,確保金融交易的安全合規性。內地擁有資產的個人或機構,在這些需要進行KYC身份驗證的海外金融機構開戶口,無疑是有成本的。第一,或需要親身前來開戶;第二,金融機構可能有合規性風險憂慮,而與內地相關機構配合,向內地監管機構提供受到官方懷疑涉嫌違反合規性匯換的客戶資料。事實上,內地在新修訂的「反洗錢法」第五章「反洗錢國際合作」中,便列明可「依法與境外相關機構開展反洗錢合作,交換反洗錢信息」(第47條)。
然而,穩定幣在這方面的操作情況完全不一樣。第一,持有穩定幣——例如與美元掛鈎的泰達幣(USDT),是可以由個人持有,毋須存放於中間商。即在不用經過任何KYC,便可在某些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直接與交易對手進行交易支付與結算。
第二,看情形,日後代幣化的金融資產投資工具會不斷湧現,穩定幣可大派用場,在鏈上進行投資、質押(Staking),甚至參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 )項目投資,完全沒有任何KYC。過往,個人或公司把資金轉換為美元後,還需要考慮持有這些美元作甚麼投資,如何可以避過KYC身份驗證,要達成所願,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只要把資金換成穩定幣,無論用來向誰支付,或投資在鏈上任何資產,都可以完全毋須經過中間商第三方。筆者相信,此舉會激勵或增加把資產轉換為美元穩定幣的動機或行為。
當然,目前個人進行鏈上投資,需要有一定相關知識,包括硬件的「錢包」之類,但隨着發展,筆者相信,消費性的軟件程式操作,較前容易得多,更方便用戶。
穩定幣發展與網絡效應
從以上分析的視閾再看港元穩定幣,以及內地日後可能發行的人民幣穩定幣,筆者相信,香港和內地的監管法例較歐美甚至新加坡都更為苛嚴。香港金管局在本港《穩定幣條例》生效前夕,於 7月 29日所發布的《持牌穩定幣發行人監管指引》,在指引第三章「發行、贖回及分銷」3.51節便列明,監管機制傾向實施「實名驗証」(KYC),「持牌人應建立充分及有效的客戶開戶政策及程序」。這些監管法例背後無疑代表港元穩定幣發行後,可以接受使用的場景會較少。
事實上,穩定幣資產需要有一個「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其使用及價值隨使用的人數增加而增加。假如有兩種穩定幣,一種是USDT,接受使用的場景幾乎毫無限制,交易帳戶毋須「實名驗証」;另一種接受使用的場景則有限,用戶需要「實名驗証」,這樣,有什麼原因要持有應用場景有限的港元穩定幣?很顯然,沒有足夠可隨心所欲使用的場景,相信很少人樂意把資金轉換成這種穩定幣。
即使日後獲發牌的公司,大家都可以做到KYC/AML ( 了解你的客戶並打擊洗錢),但顯然也需持牌公司的營運網絡展開後,取得「網絡效應」,個人或機構才會樂意使用港元穩定幣。在網絡展開前,相信持牌公司也不會有激勵源源投入資源,去進一步完善基礎建設。因此,港元穩定幣的交易場景限制和實名驗証要求,是對「零售用戶不友善」的設計,使持有港元穩定幣的積極性和需求大打折扣,除非發行方強制性不接受其他穩定幣,只接受港元穩定幣的交易或支付。
應用場景受限 制約發展
至於人民幣穩定幣,雖然目前尚無相關發行或監管法例,但假如內地政府允許發行人民幣穩定幣,監管法例應不會比《香港穩定幣條例》寬鬆,其嚴緊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當人民幣穩定幣發行後,內地用戶是否可以無拘無朿地在鏈上比如Web3場景使用,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一旦可無約朿地把法定人民幣轉換為人民幣穩定幣,在鏈上買入虛擬資產,包括美元穩定幣,這樣便等同把法定人民幣資產,轉換為美元資產,相當於使外匯管制失效。可以說,人民幣穩定幣的使用場景相信亦有很大限制。
持有資金,關鍵是能夠無約朿地使用,自主地進行投資、交易和支付。因此,即使人民幣穩定幣在海外通行,但持有人民幣穩定幣的用途在什麼地方?事實上,只有當包括持有、存儲、投資、匯換、贖回等整個生態系統有效建立起來後,人民幣穩定幣才有進一步發展的堅實基礎。
如今穩定幣被視為在金融基礎設施、跨境支付和新興市場的應用前景廣闊,且預料市場規模將大幅成長。在此大勢所趨下,內地如何應對這個發展趨勢?若人民幣穩定幣在發行限制條件多的情況下,很難同其他穩定幣包括由Tether 發行的USDT 和Circle發行的USDC競爭。如何在確保資本管控與風險可控下推動人民幣穩定幣發展,顯然需要全盤性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