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經濟日報》,2025年9月13

創意化成經濟成果 資本作用日益關鍵

李家濤

科大商學院利國偉商學教授、商業戰略與創新中心主任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前公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GII)》百強創新集群排名榜。當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從去年排名第二,升上今年第一。排名標準評比結果反映,深圳-香港-廣州在發展科技創新上的協作與合作,潛力巨大,並且在國家創新科技體系中,可望發揮更出色的作用及功能,作出大灣區特有的貢獻。

創新集群是驅動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所在,是國家創新生態系統的支柱。集群內匯聚了頂尖高校、研究人員、發明家、風險資本家和研發公司,共同聯手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把創意轉化為市場成果,給經濟可持續增長注入源源新活力。

新增風險資本交易量指標

GII集群排行榜於2017年創設,歷來均以兩項指標作評比,其一是《專利合作條約》(PCT)公開的專利申請中發明人所在地;二是已發表科學論文的作者所在地,據此來確定全球最活躍的科技活動集聚地區。

然而今年新增一項指標,即風險資本交易地。據知識產權組織解釋,這項新方法能夠整體地揭示發明家、科研人員和風險資本活動高度集中的地區。換言之,風險資本投資活動可協助捕捉到科技知識如何轉化為初創企業的孕育,並最終在市場上轉化為新產品和服務的信息,更充份體現出科技創新的實力;通過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成長模式,帶動經濟體朝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從整體角度看,全球百強創新集群分布於33個經濟體。集群數量最多的國家包括中國(24個)、美國(22個)、德國(7個)、印度和英國(各4個),以及加拿大、日本和韓國(各3個)。

在科學論文發表量方面,排列前三的集群分別為北京(佔全球總量的4%)、上海-蘇州(2.5%)和深圳-香港-廣州(2.4%)。PCT申請量方面,佔比最高的集群為東京-橫濱(10.3%)、深圳-香港-廣州(9%)和首爾(5.4%)。由此可見,無論在論文發表或PCT申請方面,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都具優異實力。有關百強前十位在創新發展上的信息,以及PCT申請涉及的技術範疇,由此顯示當前創新科技發展的主要行業脈胳,筆者不詳列,讀者可參考表一表二

把創意轉化為經濟成果

值得指出的是,在新評比機制下,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於今年排名榜中脫穎而出,攀上頂峰。去年排名第6的聖何塞-舊金山,躍升至第3;去年排名第 22的倫敦市集群,在新增的風險資本量指標下,基於風險資本在當地的活躍性,升上第8位;上海-蘇州集群則由第12躍升至第 6,反映把技術轉化為市場成果,資本因素所起的作用愈來愈受到重視。

事實上,在技術轉化為市場成果的過程中,資本是當中的關鍵推動要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無疑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因而在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內,涉及技術轉化為市場成果全程的協調和合作中,可以發揮充更大的作用。據報告的資料,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在風險資本交易量的全球佔比為 2.4%,低於「聖何塞-舊金山」(6.9%)、紐約市(4.8%)和倫敦(4.4%),可見在這方面的發展,還有很大的增長需要和空間。

香港通往國際創科中心之路

再細緻地看,在深港穗集群中,PCT最多的申請人,分別是華為、OPPO和中興通訊;科學論文發表最多的組織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深圳大學;在風險資本交易中,香港顯然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很顯然,把創新技術轉化為市場成果的重要性,隨着技術演進、新技術應用覆蓋的行業範圍愈來愈廣、潛在的巨大經濟商業機遇而愈來愈大,是以在深港穗集群內,成員間優勢互補和分工的協調與合作,亦愈來愈重要。

因此,香港加速與大灣區內城市的合作和聯動,相信有助香港把金融資本要素的實力和優勢進一步放大。目前,特區政府已公布了三項各涉款100億元的計劃,包括「產學研1+計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和「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等,除了加強孕育本地重點創新產業,支持初創企業成長外,吸引更多海外優秀科技企業和人才落戶本地,拓寬籌融資和上市路徑,形成一個有利把創新科技轉化為市場成果的生態系統,不僅對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的進一步發展起重要推動作用,更重要是對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升級轉型,確立清晰的發展定位,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過程中,形成可操作的發展路線。

表一: 2025年十大創新集群及其足迹

排名

經濟體

科學出版物全球佔比

PCT 申請量全球佔比

風險資本交易量全球佔比

總計

1

深圳-香港-廣州

中國

2.4

193,635

9.0

117,542

2.9

6,916

14.28

2

東京-橫濱

日本

1.4

115,773

10.3

135,129

2.2

5,154

13.92

3

聖何塞-舊金山

美國

0.7

56,510

3.9

50,813

6.9

16,296

11.50

4

北京

中國

4.0

331,874

3.8

49,792

2.9

6,727

10.71

5

首爾

韓國

1.7

142,509

5.4

71,318

3.1

7,376

10.32

6

上海蘇州

中國

2.5

206,292

3.3

42,819

3.7

8,705

9.49

7

紐約市

美國

0.9

74,833

1.0

13,705

4.8

11,283

6.76

8

倫敦

英國

0.7

57,152

0.5

6,981

4.4

10,411

5.66

9

波士頓-劍橋

美國

0.9

75,168

1.5

19,333

2.0

4,592

4.35

10

洛杉磯

美國

0.5

42,946

0.9

11,832

2.5

5,891

3.93

資料來源:知識產權組織統計庫,20255

括弧內為實際數目

表二: 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尖端技術範疇

PCT專利

科學論文發表

範疇

佔比

範疇

佔比

數字通訊

26%

化學

17%

計算機技術

19%

工程

16%

視聽技術

8%

技術

12%

電機機械

6%

生化及生物技術

8%

電信

6%

臨床醫學

8%

測量技術

4%

地球科學

8%

光學

3%

物理及數學

7%

其他

28%

其他

24%

資料來源: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GII)》百強創新集群排名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