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信報》,2025年5月19日

人形機械人「投資泡沫」之爭

許佳龍

科大商學院署理院長;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艾禮文家族商學教授

過去一年,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市場出現爆發式增長。據國際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 近期的報告——《The Global Humanoid Robots Market 2025-2035》,2023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自 2018年起,以40.69%複合年增長率(CAGR)速度增長,價值達23.7 億美元,預計到2028 年市場規模將擴展至198.5 億美元。從 2028年起,復以41.81%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規模進一步攀上1138.9 億美元,發展前景予人無限憧憬。

記得中央電視台舉辦蛇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群人形機械人身穿秧服,手持花絹,與舞蹈演員共舞表演,令觀眾眼前一亮,一時之間,給人形機械人的發展增添了幾分樂觀色彩。不過,最近有內地科創投資公司領軍人表示會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的賽道,使人形機器人是否出現投資泡沫,成為討論和爭議焦點。

從AI歷史發展鑑古論今

對人工智能(AI)的發展預測,筆者一貫抱謹慎態度,因為手上沒有能看透未來發展的水晶球。無可否認,機械人的應用目前在普及化之中。對於當前人形機械人「投資泡沫」之爭,我們不妨從AI歷史發展角度尋求啟迪;以AI的歷史發展作事例,給我們對人形機械人的發展「鑑古論今」。

從AI歷史發展角度看,過往的AI技術應用(在OpenAI 發展生成式AI之前),是「針對性」的,即以一個一個工作任務(Task)的應用,據此來發展出一個一個的AI系統,亦即很針對性地進行研究預估、或對焦單個目標任務的AI應用。在此歷史發展階段,沒有人想到會有「通用AI」,直到2017年,谷歌開發了一個「轉移器」(Transformer)的深度學習架構,推動機器攫取文字內容關係的深度學習,隨後包括OpenAI和谷歌等科技巨擘,把「轉移器」應用發揚光大,使生成式AI取得突破性發展,可以是一個通用系統,自此成為生成式AI發展的濫觴。

機械人應用日漸普及

目前,很多行業都在應用機械人,例如大型物流公司採用機械人(機械手臂或移動機器人)去楝取貨品或信件;在家庭上的應用,也有清潔掃地機械人;在電器上的智能開關等,應用已相當普及。

對於人形機械人的發展概念,其實有點類似生成式AI、或像ChatGPT(通過文字、影像、影音等海量大數據收集和學習而成)帶有通用性的「聊天機械人」,我們是否要發展做出一個應用遠超個別場景如清潔掃地、物流分貨的通用式機械人?這些通用人形機械人是否真的有那麼高應用價值?

同一類似問題,在生成式AI發展時也有人提出來。人類同AI溝通對話是否有此需要?這一問,顯然牽涉到AI技術應用範圍的問題。當然,個別人對與AI機械人溝通覺得有需要,他們當中或有不喜歡與人溝通,反而與機械人溝通感到很開心、很舒暢,這種帶有「休閒性」的應用,是否有那麼大的價值?目前,生成式AI可替我們完成一些工作上的應用,譬如草寫文章、修改文件或信函上的行文文法,有其通用性應用成份。

通用人形機械價值何在?

把同一個問題放到人型機械人身上。到底人形機械人有沒有通用性,人類對此有沒有廣泛性需要?這一點非常重要。從「休閒性」視閾觀察,目前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一些「機械狗」、「機械洋娃娃」,甚至可模仿人類講話並複述出來的小型機械人,都是「休閒性」的應用。

當然,如果商人生產出一個真正的人形機機人,而這個機械人做到很多休閒性應用,無疑也會受人歡迎。記得 2003年一些AI電影,當時的編劇家甚至預言人形機械人可以同人類發生性愛。但這種應用,仍然離不開休閒式的應用。

在人形機械人上,是否有一種真正的通用應用,是人類那麼需要的?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量的問題。目前,生成式AI可以替我們草寫文章或糾正文件或信函的行文文法。但人形機械人是否可以幫助我們改變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形態需要?這一點顯然是有疑問的,因為當前機械人尚不需要有通用式,目前機械人所做的動作應用場景,都是個別性的發展。

為人類生活創造新應用價值

因此我們必須思考,製造通用式人形機械人的目的是什麼?是純粹給我們一種休閒性服務?抑或可以幫助我們改變一些生活上的行事——筆者想到譬如「訓練」——當人形機械人可以做到訓練一個人的不同活動動作,而所做的動作是通用的,不需要講明訓練什麼。打個比方,協助訓練運動員訓練。目前有不少運動員的訓練其實已得力於機械人,只不過是那些個別針對性製造的機械人。問題的關鍵點是,日後人形機械人是否可以模仿做到人類一切的運動動作,甚至可因人而異教導每個人如何去打球,成為個人的教練。如果做到這一點,人形機械人的通用價值無疑會很高。

但筆者認為成事很遙遠,而且其成本和技術難度比做生成式AI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箇中所需要的機械性、物理性平衡和應用等各方面,要求可能更高。誠然,筆者並非這方面的技術專家,不敢妄作評論。但從這個方向思考——這些通用式物理上的動作,對人類的價值,相對生成性AI草寫文章修改文法等的價值,是否可以對比?這是筆者拋給讀者的問題,而人形機器人應為人類生活創造新的應用價值為發展主線?這個關聯想法,也是筆者對近年人形機械人發展問題反覆思索的推敲。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