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信报》,2025年5月19日

人形机械人「投资泡沫」之争

许佳龙

科大商学院署理院长;信息、商业统计及营运学系讲座教授;艾礼文家族商学教授

过去一年,人形机器人(Humanoid Robot)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据国际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 近期的报告——《The Global Humanoid Robots Market 2025-2035》,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自 2018年起,以40.69%复合年增长率(CAGR)速度增长,价值达23.7 亿美元,预计到2028 年市场规模将扩展至198.5 亿美元。从 2028年起,复以41.81%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规模进一步攀上1138.9 亿美元,发展前景予人无限憧憬。

记得中央电视台举办蛇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人形机械人身穿秧服,手持花绢,与舞蹈演员共舞表演,令观众眼前一亮,一时之间,给人形机械人的发展增添了几分乐观色彩。不过,最近有内地科创投资公司领军人表示会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赛道,使人形机器人是否出现投资泡沫,成为讨论和争议焦点。

从AI历史发展鉴古论今

对人工智能(AI)的发展预测,笔者一贯抱谨慎态度,因为手上没有能看透未来发展的水晶球。无可否认,机械人的应用目前在普及化之中。对于当前人形机械人「投资泡沫」之争,我们不妨从AI历史发展角度寻求启迪;以AI的历史发展作事例,给我们对人形机械人的发展「鉴古论今」。

从AI历史发展角度看,过往的AI技术应用(在OpenAI 发展生成式AI之前),是「针对性」的,即以一个一个工作任务(Task)的应用,据此来发展出一个一个的AI系统,亦即很针对性地进行研究预估、或对焦单个目标任务的AI应用。在此历史发展阶段,没有人想到会有「通用AI」,直到2017年,谷歌开发了一个「转移器」(Transformer)的深度学习架构,推动机器攫取文字内容关系的深度学习,随后包括OpenAI和谷歌等科技巨擘,把「转移器」应用发扬光大,使生成式AI取得突破性发展,可以是一个通用系统,自此成为生成式AI发展的滥觞。

机械人应用日渐普及

目前,很多行业都在应用机械人,例如大型物流公司采用机械人(机械手臂或移动机器人)去楝取货品或信件;在家庭上的应用,也有清洁扫地机械人;在电器上的智能开关等,应用已相当普及。

对于人形机械人的发展概念,其实有点类似生成式AI、或像ChatGPT(通过文字、影像、影音等海量大数据收集和学习而成)带有通用性的「聊天机械人」,我们是否要发展做出一个应用远超个别场景如清洁扫地、物流分货的通用式机械人?这些通用人形机械人是否真的有那么高应用价值?

同一类似问题,在生成式AI发展时也有人提出来。人类同AI沟通对话是否有此需要?这一问,显然牵涉到AI技术应用范围的问题。当然,个别人对与AI机械人沟通觉得有需要,他们当中或有不喜欢与人沟通,反而与机械人沟通感到很开心、很舒畅,这种带有「休闲性」的应用,是否有那么大的价值?目前,生成式AI可替我们完成一些工作上的应用,譬如草写文章、修改文件或信函上的行文文法,有其通用性应用成份。

通用人形机械价值何在?

把同一个问题放到人型机械人身上。到底人形机械人有没有通用性,人类对此有没有广泛性需要?这一点非常重要。从「休闲性」视阈观察,目前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一些「机械狗」、「机械洋娃娃」,甚至可模仿人类讲话并复述出来的小型机械人,都是「休闲性」的应用。

当然,如果商人生产出一个真正的人形机机人,而这个机械人做到很多休闲性应用,无疑也会受人欢迎。记得 2003年一些AI电影,当时的编剧家甚至预言人形机械人可以同人类发生性爱。但这种应用,仍然离不开休闲式的应用。

在人形机械人上,是否有一种真正的通用应用,是人类那么需要的?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量的问题。目前,生成式AI可以替我们草写文章或纠正文件或信函的行文文法。但人形机械人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形态需要?这一点显然是有疑问的,因为当前机械人尚不需要有通用式,目前机械人所做的动作应用场景,都是个别性的发展。

为人类生活创造新应用价值

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制造通用式人形机械人的目的是什么?是纯粹给我们一种休闲性服务?抑或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一些生活上的行事——笔者想到譬如「训练」——当人形机械人可以做到训练一个人的不同活动动作,而所做的动作是通用的,不需要讲明训练什么。打个比方,协助训练运动员训练。目前有不少运动员的训练其实已得力于机械人,只不过是那些个别针对性制造的机械人。问题的关键点是,日后人形机械人是否可以模仿做到人类一切的运动动作,甚至可因人而异教导每个人如何去打球,成为个人的教练。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形机械人的通用价值无疑会很高。

但笔者认为成事很遥远,而且其成本和技术难度比做生成式AI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个中所需要的机械性、物理性平衡和应用等各方面,要求可能更高。诚然,笔者并非这方面的技术专家,不敢妄作评论。但从这个方向思考——这些通用式物理上的动作,对人类的价值,相对生成性AI草写文章修改文法等的价值,是否可以对比?这是笔者抛给读者的问题,而人形机器人应为人类生活创造新的应用价值为发展主线?这个关联想法,也是笔者对近年人形机械人发展问题反复思索的推敲。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