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經濟日報》,2025年5月9日

貨櫃預訂量驟降 防供應斷鏈風險

李家濤

科大商學院利國偉商學教授、商業戰略與創新中心主任

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為全球經濟帶來巨大不確定性,金融市場如坐過山車般震盪。在市場動盪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表的《4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警告,巨大不確定性將導致全球經濟放緩,IMF同時大幅下調美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今年初增長2.7%,下調至1.8%;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年增長率,也由去年的 5%降至 4%(參見表一)。

IMF首席經濟學家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面對不確定性增加……許多公司的初步反應將是暫停、減少投資和削減購買。」可見美國高關稅政策和保護主義,不僅對全球貿易造成損害,還使原有成熟的全球供應鏈產業鏈有遭人為切斷之虞,給企業經營構成巨大壓力。

表一: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

12個主要經濟體)

實質GDP增長(百份率%

2024

2025
(預測)

2026
(預測)

全球經濟增長

3.3

2.8

3.0

發達經濟體

1.8

1.4

1.5

美國

2.8

1.8

1.7

歐元區

0.9

0.8

1.2

德國

-0.2

0.0

0.9

法國

1.1

0.6

1.0

英國

1.1

1.4

1.6

意大利

0.7

0.4

0.8

日本

0.1

0.6

0.6

新與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

4.3

3.7

3.9

中國

5.0

4.0

4.0

印度

6.5

6.2

6.3

俄羅斯

4.1

1.5

0.9

墨西哥

1.5

-0.3

1.4

巴西

3.4

2.0

2.0

南非

0.6

1.0

1.3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25

全球供應鏈飽受衝擊

自特朗普今年初再入主白宮後, 於4月2日開啟「關稅風暴」序幕,衝擊波席捲世界。在風暴中,中美貿易刀刄交鋒,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關稅,中國反制,對美國商品徵收125%的報復性關稅;此外,特朗普政府還對絕大多數其他國家的商品徵收10%的最低「基准關稅」,向個別對美貿易順差國徵收「對等關稅」,冀藉關稅收入緩解龐大財政赤字和巨額國家債務利息負擔,更重要是,希望透過高關稅,逼使製造業到美國本土生產,重震美國工業昔日雄風。

然而,現代全球供應鏈高度交織,全球經濟也高度互聯,通過高關稅「硬生生」逼使生產線轉移,必然破壞供應鏈原來的穩定運行秩序。對一些技術產業,例如半導體、電子產品等高度依賴跨國分工的行業,關稅更會中斷零部件流動,擾亂全球產業鏈分工,影響全球生產。

海運貨櫃預訂量驟降

可以看到,「關稅風暴」刮起後,全球海運貨櫃訂艙預訂量顯著遽跌。據國際跟踪貨櫃數據公司Vizion的追踪統計,4月14日當周,進口美國的預訂量按年下跌超過兩成,由中國到美國的貨櫃預訂量按年更急跌近 45%;到 4月 21日當周,全球預訂量按年繼續下跌,由中國到美國的預訂量再急跌了48.6% ,進口美國貨櫃預訂量亦持續下跌超過兩成(參見表二),反映中美貿易進一步惡化,同時充份說明貿易戰、關稅戰的確沒有贏家。

表二:貨櫃預訂量趨勢
2025 414日及421日當周)

日 期

全球預訂量

進口美國預訂量

中國到美國預訂量

414日當周

按周變化

-1.57%

按周變化

-12.15%

按周變化

-22.14%

按年變化

-9.94

按年變化

-22.37%

按年變化

-44.49%

421日當周

按周變化

4.3

按周變化

+13.7%

按周變化

+ 11.8%

按年變化

-12.1%

按年變化

-21.37%

按年變化

-48.6%

資料來源:Vizion,「Global Ocean Bookings

提防金融動盪風險

貿易戰升級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劇,IMF警告,這不僅導致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而且市場情緒惡化,可能引發資產價格進一步變動,匯率和資本流動急劇調整,對於面臨債務困境的經濟體尤其驚險,故不排除因此引起更廣泛的金融動盪,包括對國際貨幣體系造成破壞。可見目前這場關稅風暴,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給全球供應鏈秩序的破壞,形勢相當嚴峻。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內地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0%,比3月下降1.5個百分點,顯示製造業景氣水平有所回落。當中生產指數為49.8%,比3月下降2.8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企業生產有所放緩;新訂單指數為49.2%,比3月下降2.6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有所回落,反映當前的「貿易戰」、「關稅戰」、貿易政策的突然變化(如超過 100%的關稅水平意味商品交易中斷、出口管制等),不僅加劇供應鏈斷鏈風險,而且不排除貿易環境繼續惡化,使製造業需求進一步萎縮,須高度警惕。

至於中國內地非製造業方面,4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雖比3月下降0.4個百分點,仍高於臨界點,非製造業繼續保持擴張,顯示中國經濟的發展靱性,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力量。

目前,關稅和其他貿易管制措施,對企業成本結構、營運和消費者需求,以至企業相對競爭優勢造成影響。因此,面對變化莫測的發展形勢,企業領導者應對眾多短期的決策,包括防範供應鏈斷鏈風險,必須盡快設立應變的機制,來協調制訂應對措施。

支援中小企業 促經濟穩定運行

總的來說,在世界經濟放緩風險大增、且於貿易戰與關稅戰的影響下,無論宏觀經濟體或微觀企業體,都面對巨大挑戰。IMF強調各國應開展建設性合作,推動形成穩定、可預見的貿易環境。另一方面,IMF建議各國央行需靈活微調貨幣政策,確保價格和金融穩定,以減輕匯率波動的破壞性。

香港作為貿易自由港,無可避免受到衝擊。短期而言,面對外部貿易環境惡化,企業需要及時分散供應商以降低風險。至於那些因資源不足而易受風險衝擊的中小企業,特區政府不妨考慮加強支持,如繼續透過出口信用保險局加強為從事貿易的企業,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支援;中長期而言,加強支持香港企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新市場,把一場危機轉化為一次發展機遇。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