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信报》,2025年1月6日
从「去中心化金融」看虚拟货币价格变动
许佳龙
科大商学院署理院长;信息、商业统计及营运学系讲座教授;艾礼文家族商学教授
笔者上一篇文章分析了除比特币外,在其他区块链之下虚拟货币价格变化的供求因素,并以以太坊、泰达币和Filecoin 为例,作出说明与阐释。本文所谈论的,亦与区块链、智能合约和虚拟货币有关——就是近年备受各方注视的「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简写De-Fi),并且通过De-Fi去反映中心化金融与虚拟货币价值变化的另一面。
去中心化金融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它基本上是将所有中心化金融机构的角色,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取而代之。换言之,中心化的传统金融需要中介机构,如银行、保险业机构、证券交易所等参与其中,并且由这些第三方中介对客户进行身份认证,方可让客户进行如抵押借贷、保险偿付、证券交易等金融买卖活动。
有效节约交易费用
De-Fi的去中心化,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身份认证手续的麻烦;同时也排除了中介机构参与繁复过程而产生的额外成本支出,在这两个有效节约交易费用的功能下,渐次发展出与传统金融有别的金融产品。在与特定区块链配合下,例如透过以太坊所提供的智能合约功能,使包括抵押、借贷、保险以至众筹等金融商品和衍生品的去中心化创新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下文所讲的MakerDAO,便是一个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运行的超额抵押借贷协议,其「卖点功能」是允许用户使用资产作抵押进行借贷。我们都知道,在现实世界,用抵押品向银行进行融资借贷,手续十分繁复且冗长,需要经过金融机构对资产抵押品进行价值评估、制订法律合约,到合约签订等多个程序,使交易费用相当昂贵。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数目不菲的交易费用,大部分往往由客户承担。
MakerDAO网上借贷
运行于以太坊区块链上的MakerDAO,容许用户以区块链上的虚拟货币Ether作为抵押品,借出稳定币DAI,用户可以用这些稳定币应付短期的财务需要。当用户把贷款归还,透过智能合约自动生效,完成这笔借贷金融活动,毋须中介机构参与。若客户未能如期偿还所借入的稳定币数额,贷方就可以把借方抵押的虚拟货币拍卖,拍卖所得,除结算了贷款额之后,若仍有余额,可将余额退回给借款用户。
走笔至此简单补充说明一下,智能合约其实是在区块链上的编码,在满足预先确定的合约条件时,会自动运行这些编码程序,把合约条款协议自动执行,合约制订各方亦可以立即确定结果,并且毋须任何第三方中介参与和见证。
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去中心化的借贷金融活动,可靠性可能比实体银行更高和透明,因为无论抵押品、借款人未能归还借款而把抵押品拍卖等一切行为程序,完全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不担心其中一方会违约。
用户价值上升需求随升
扼要来说,智能合约是在区块链上执行合约条款的编程,通过部署智能合约,可以完成许多金融商品的开发,从抵押、借贷到保险等。去中心化金融这种应用,有助提高用户的价值。很显然,MakerDAO是金融的借贷应用,如果这个去中心化金融的应用得到用户接受,且愈来愈多用户使用这项服务,则这个稳定币DAI的需求就会增加,成为短期财务周转兑现的渠道。
类似的去中心化金融应用,在去中心化金融世界其实有很多人提出不同的愿景,例如去中心化的证券交易市场、去中心化的债券买卖平台等,这一类去中心化的金融应用,最终目的,其实都是利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去自动执行那些过去由中心化金融机构所做的高价值服务,同时消除中介认证和繁复程序产生的交易费用。
投机因素无法排除
我们都知道,世界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每日的成交金额极其庞大,那怕只是几个巴仙的金融交易,散落到去中心化金融领域应用,对于去中心化区块链的支撑力,甚至区块链之下虚拟货币的支撑力,无疑都相当巨大,难怪其发展前景备受憧憬。
由此可见,对于这些虚拟货币价格变化的判断基础,很视乎用户对其技术本身和其功能的接受程度,以及其对用户的价值。所以,隐藏在虚拟货币供应和需求里的影响供需变化因素,是可检视的,亦即有一定的参考准则。当然,影响虚拟货币价格波动的投机性,终究也是排除不去的因素,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