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信報》,2025年1月6日

從「去中心化金融」看虛擬貨幣價格變動

許佳龍

科大商學院署理院長;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艾禮文家族商學教授

筆者上一篇文章分析了除比特幣外,在其他區塊鏈之下虛擬貨幣價格變化的供求因素,並以以太坊、泰達幣和Filecoin 為例,作出說明與闡釋。本文所談論的,亦與區塊鏈、智能合約和虛擬貨幣有關——就是近年備受各方注視的「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簡寫De-Fi),並且通過De-Fi去反映中心化金融與虛擬貨幣價值變化的另一面。

去中心化金融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它基本上是將所有中心化金融機構的角色,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取而代之。換言之,中心化的傳統金融需要中介機構,如銀行、保險業機構、證券交易所等參與其中,並且由這些第三方中介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方可讓客戶進行如抵押借貸、保險償付、證券交易等金融買賣活動。

有效節約交易費用

De-Fi的去中心化,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了身份認證手續的麻煩;同時也排除了中介機構參與繁複過程而產生的額外成本支出,在這兩個有效節約交易費用的功能下,漸次發展出與傳統金融有別的金融產品。在與特定區塊鏈配合下,例如透過以太坊所提供的智能合約功能,使包括抵押、借貸、保險以至眾籌等金融商品和衍生品的去中心化創新金融產品,應運而生。

下文所講的MakerDAO,便是一個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運行的超額抵押借貸協議,其「賣點功能」是允許用戶使用資產作抵押進行借貸。我們都知道,在現實世界,用抵押品向銀行進行融資借貸,手續十分繁複且冗長,需要經過金融機構對資產抵押品進行價值評估、制訂法律合約,到合約簽訂等多個程序,使交易費用相當昂貴。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數目不菲的交易費用,大部分往往由客戶承擔。

MakerDAO網上借貸

運行於以太坊區塊鏈上的MakerDAO,容許用戶以區塊鏈上的虛擬貨幣Ether作為抵押品,借出穩定幣DAI,用戶可以用這些穩定幣應付短期的財務需要。當用戶把貸款歸還,透過智能合約自動生效,完成這筆借貸金融活動,毋須中介機構參與。若客戶未能如期償還所借入的穩定幣數額,貸方就可以把借方抵押的虛擬貨幣拍賣,拍賣所得,除結算了貸款額之後,若仍有餘額,可將餘額退回給借款用戶。

走筆至此簡單補充說明一下,智能合約其實是在區塊鏈上的編碼,在滿足預先確定的合約條件時,會自動運行這些編碼程序,把合約條款協議自動執行,合約制訂各方亦可以立即確定結果,並且毋須任何第三方中介參與和見證。

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去中心化的借貸金融活動,可靠性可能比實體銀行更高和透明,因為無論抵押品、借款人未能歸還借款而把抵押品拍賣等一切行為程序,完全由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不擔心其中一方會違約。

用戶價值上升需求隨升

扼要來說,智能合約是在區塊鏈上執行合約條款的編程,通過部署智能合約,可以完成許多金融商品的開發,從抵押、借貸到保險等。去中心化金融這種應用,有助提高用戶的價值。很顯然,MakerDAO是金融的借貸應用,如果這個去中心化金融的應用得到用戶接受,且愈來愈多用戶使用這項服務,則這個穩定幣DAI的需求就會增加,成為短期財務周轉兌現的渠道。

類似的去中心化金融應用,在去中心化金融世界其實有很多人提出不同的願景,例如去中心化的證券交易市場、去中心化的債券買賣平台等,這一類去中心化的金融應用,最終目的,其實都是利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去自動執行那些過去由中心化金融機構所做的高價值服務,同時消除中介認證和繁複程序產生的交易費用。

投機因素無法排除

我們都知道,世界金融市場、證券市場和外匯市場每日的成交金額極其龐大,那怕只是幾個巴仙的金融交易,散落到去中心化金融領域應用,對於去中心化區塊鏈的支撐力,甚至區塊鏈之下虛擬貨幣的支撐力,無疑都相當巨大,難怪其發展前景備受憧憬。

由此可見,對於這些虛擬貨幣價格變化的判斷基礎,很視乎用戶對其技術本身和其功能的接受程度,以及其對用戶的價值。所以,隱藏在虛擬貨幣供應和需求裡的影響供需變化因素,是可檢視的,亦即有一定的參考準則。當然,影響虛擬貨幣價格波動的投機性,終究也是排除不去的因素,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