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經濟日報》,2025年1月17日
隱性傳承規劃愈早 成功傳承機會愈高
彭 倩
科大商學院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主任
家族傳承有一個很值得分析的議題 ——家族應該什麼時候開始著手做傳承規劃?不少人對傳承首先想到的,是家族企業的傳承(Business succession),但這是對傳承的狹義理解。筆者一直倡導,家族傳承包含物質和精神財富兩大部分,除企業傳承,還有「三個保持」傳承,即一、保持家族財富的傳承;二、保持家族和諧關係的傳承;三、家族名譽和價值觀的傳承。很清楚,傳承是一個多維度的,絕非只是家族企業傳承那麼單一。
忽視傳承規劃不智
可惜,不少家族企業家對傳承規劃的意義認識不足,。筆者在供職的研究中心開辦家族傳承相關課程,向年青家族企業家(尤其是 2000年後一些高新科技企業的年青創業者)講解傳承規劃,這些年青企業家多表示,他們當下是「打拼」時刻,傳承規劃目前不必處理。年齡稍長一些的50、60歲企業家,在當家作主的當下階段,根本不想放手,彷彿傳承規劃與他們當下完全無關,可不予理會,這種想法既短視亦不智。因為傳承並不簡單,而且過程充滿可變風險,若缺乏認真而周詳規劃,家族傳承往往失敗告終。
完整而成功勝數算高的傳承規劃(包含上文提到的家族企業傳承+「 三個保持」的多維度涵義),筆者提出需要包含兩個階段,第一是「隱性傳承規劃」階段( Implicit succession planning); 第二個是「顯性傳承規劃」階段(Explicit succession planning)。
「隱性傳承規劃」重中之重
「隱性傳承規劃」愈早開始愈好。筆者認爲最佳起始時間是家族成員尚未結婚之時,當孩子出生後就要啓動「隱性傳承規劃」的安排。中國人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當孩子的思維、習慣和價值初步確立後,就不容易改變。到孩子成年後,當傳與承雙方的價值和行為取向不同,在具體傳承過程中,可能矛盾叢生,使傳承出現巨大失敗風險。
在「隱性傳承規劃」這個階段,企業家不用向年幼子女作出任何其日後成為接位領導人的承諾,以免給子女過早承受心理壓力,而適宜按「家族企業+三個保持」的傳承內涵,進行潛移默化教導。
家族價值觀傳承先行一步
具體來說,首先要把家族的價值觀傳承下去。因為這個精神財富是整個(四個傳承維度)最重要一環,是「行為指引」,這方面傳承做好,其餘三個維度的傳承可以順利地推行。若家族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家族成員的和諧關係根本無從談起,一個不和諧家族,大家矛盾與衝突重重,家族可以一代一代成功傳承下去嗎?
另外,家族當中的姻親也需與家族成員的價值觀保持一致(見筆者「成功管理姻親關係 家族企業保和諧」一文)。因此,「隱性傳承規劃」最早需要從家族成員尚未結婚開始籌劃。
第二,家族價值觀要包括利他主義精神。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利他主義除了可幫助家族以外人群,還有助釋除家族成員爭產的風險,有效促進家族和諧關係。中國人所說的「家和萬事興」,通過和諧關係,可強化和凝聚家族成員的團結性,這種團結性,讓家族對內對外的發展,都得到更大的正能量。
家族價值觀的根基打穩後,就可以慢慢向下一代灌輸正確金錢觀/財富觀。在此階段,家族企業家必須以身作則,用「身教」向子女進行潛移默化引導。若自身錙絑必較,一切以金錢為重,唯利是圖,如何能夠教導孩子「大方處事」?甚至更會激發家族成員爭產可能。
若家族有企業,除了給年幼下一代灌輸正確金錢觀/財富觀,還要逐步潛移默化激發下一代對企業的興趣與責任感。比如帶下一代瞭解企業的運行和產品,瞭解企業歷史,參與企業一些活動和會議,觀察父母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對待員工等。
最重要是,不要因爲工作繁忙,放棄對子女的家庭教育。要多跟子女溝通, 把自身作為「榜樣」,有效影響子女吸收傳承「四個維度」的內涵,循序漸進,為子女日後成功接棒做好鋪墊。
「顯性傳承規劃」百花齊放
至於「顯性傳承規劃」,學者和業界人士都有不少真知灼見。例如,內地家族企業家最早關注家族傳承的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創始人茅理翔和兒子茅忠群,二人一邊創業、一邊傳承,並以「帶三年、幫三年、看三年」的「三三制」模式,花了9年時間,成功完成兩代人的交接棒;李嘉誠先生的「分家要在生前」智慧,讓長子接掌家族事業,給次子自行創業之資金,避免了「一山兩虎」的潛在衝突。
筆者在本欄亦時常分享家族傳承方面的話題。如提出家族傳棒人四部曲(逐步放權,公開背書,儘早完成所有權傳承,以及在過渡期做接班人強力後盾(參見筆者「反思娃哈哈 解構港家族傳承四部曲」一文)和金樂琦教授提出的CCKP接班人選擇標準(自信,承擔,知識,熱情,參見筆者「掌家族企業接班秘訣」等文)。
縂的來説,「顯性傳承規劃」可以參考的文獻和經驗頗多,而「隱性傳承規劃」則較易被人忽略,尤其是家族企業第一代創始人。在整個傳承規劃中,「顯性傳承規劃」無疑愈早愈好,這樣家族最終成功傳承的機會愈高,實現家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