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信報》,2024年12月9

區塊鏈非通用技術 發展潛力避免錯估

許佳龍

科大商學院署理院長;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艾禮文家族商學教授

對於「通用目的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下簡稱GPT)的特性,其基礎設施於面世初期,即予人無限憧憬,但後續發展,其實際應用價值取決於得到周邊多方,包括機構、應用設計及準備度(Readiness)等的有效配合,價值才得以實現。筆者在「生成式AI投資火熱透視」五篇系列文章中,對此作了詳細分析,本文續談GPT。

討論對象落在區塊鏈(Blockchain)身上。自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於 2008年發表題為〈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論文後一段時間,外界並未發現區塊鏈和比特幣的發展潛能,直至2010年代初段的幾年,大家才意識到,區塊鏈可以成為互聯網的底層技術,而這個底層技術能夠提供可追溯、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可信任、具透明性等的「分散式帳本」功能,而這個可共用的「分散式帳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在互聯網世界前所未有。

區塊鏈會取代互聯網?

一直以來,互聯網都是一個開放網絡,數據等資料都建基於中心化的伺服器,亦即是有受機構管理控制的資料庫。但區塊鏈「分散式帳本」特性,可在一個不用第三方控制的資料庫下,存取資訊。當時有專家和學者提出,區塊鏈可以成為通用目的技術,有很大機會取代互聯網,成為大眾每個人都需要的基礎設施。這個「取替理論」,大大刺激起外界對區塊鏈憧憬的狂熱。

隨後,我們看到,與區塊鏈發展的各種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包括利用區塊鏈,把使用權和加密貨幣結合,為所開發的產品或服務項目進行融資的「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大行其道,一時之間,大家都對區塊鏈發展寄予無限美好憧憬!筆者以此例再檢視一下GPT理論。

誠然,GPT是一個基礎設施(如蒸汽機、電力、內燃機),在這個基礎設施上,可以衍生出很多具價值的新應用,而這個基礎設施的強大能力,足以令大家把現有的應用,套用或置換到這個基礎技術之中,取替原來的應用,而原來的應用,往往為人類勞力性活動,是由人類勞力或簡單機械驅動的應用。

完全取代傳統應用的基本條件

用實踐來檢驗理論,我們發現,一個新科技要達致符合GPT的一個要求,是這個通用目的技術相對傳統的應用,為一個絕對的優勝取代品。譬如,應用蒸汽機取代人力,蒸汽機便有絕對的優勝;用電力取代其他過往機械動力的應用,其優勝能力毋庸置疑;互聯網亦較過往使用的網絡技術優勝。

對於區塊鏈,筆者認為不見得屬於GPT。環顧過去幾年,我們發現,一些區塊鏈的應用,不僅未能普遍落實,甚至有不少應用証實失敗,縱使當初的設計充滿目標,也充滿樂觀憧憬。

對於專家和學者憧憬區塊鏈可以取替互聯網,筆者對此見解有保留。觀乎區塊鏈對比互聯網最大的好處,是「分散式帳本技術」的可追溯性、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可信性等特點,但其可追溯性和可信性等是透過不斷複製,亦即每一區塊都記錄前一區塊的證明號,形成鏈狀結構,而互聯網上每一個參與者都可隨時在鏈條上找到完整的交易帳本副本,透過「哈希算法(Hash),使已紀錄下來的數據難以篡改,不可偽造,從而毋須中介人擔保或第三方認証,即可以透過區塊鏈網絡平台進行可信性甚高的交易。

區塊鏈缺完整優勝能力

不過,令人懷疑的問題是,在互聯絡上,是否所有的交易和信息都需要絕對可信,而且其可信程度完全不需要由一個第三方來管理、維護和把持這個網絡?

很顯然,在實際應用上,我們發現,仍有很多人選擇到銀行或其他中心化的機構,透過第三方中介去完成交易,顯示對中介的信心,較分散式帳本為大,即使分散式帳本具可追溯性、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技術特徵。從目前發展現況看,區塊鏈成為互聯網通用目的技術,最終取替目前的互聯網,成為下一世代互聯網,這個願景顯然遠未可及。

筆者大膽估計,區塊鏈不會成為下一世代基礎網絡,取替目前的互聯網。事實上,要成為通用目的技術,其能力的強度,相對傳統技術的應用,必須有凌駕性的絕對優勝。觀乎區塊鏈,其應用無疑存在缺點,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技術優點,並無取代大眾對傳統第三方信任的凌駕性,說明其能力缺乏壓倒性的絕對優勝強度。

總的來說,GPT的潛力得以發揮,需要周邊其他環節配合達成。區塊鏈的發展潛力,與筆者之前文章對人工智能的分析有所不同。作為新興技術,區塊鏈基礎技術本身的應用,在某些應用場景或可給出很高的價值,但若把GPT概念放到區塊鏈身上,其基礎技術是否有絕對優勝能力,去改變/取代所有傳統商業和生活上的應用,相信機會不大,而過度樂觀憧憬,可能會把基礎技術發展之途,導入錯估陷阱,反而不利區塊鏈技術的健康發展,值得警惕。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