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篇】— 刊於《經濟日報》,2023年12月28日
入境出境此消彼長 及早應對刻不容緩
許佳龍
科大商學院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
艾禮文家族商學教授
吳曉雯
科大商學院商業及社會資訊分析中心副經理
特首李家超12月18日赴北京述職,並隨後拜訪了文化和旅遊部,表示港府會繼續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以及 「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的角色,未來的工作重點包括致力開拓客源,吸引更多高增值過夜訪港旅客、刺激旅客消費等。誠然,旅遊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如何促誰旅遊業在疫後加快復甦及持續發展,已成為目前社會各界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自今年 2月6日,香港與內地通關後,訪港旅客人次開始顯著增加,總人次由今年 1月的498,698,上升至2月的1,461,969,增幅達到195%。根㯫科大商學院和慧科訊業利用大數據形成的科大慧科旅遊指數顯示(參見表一),綜合指數由 40.40,上升至 55.50,其中,訪港旅客人數指數,由1月的6.60,飊升至 2月的 26.10,反映了2月初通關後的「即月效應」。
訪港旅遊興趣及需求減弱
訪港旅客總人次,由今年 2月起數目上升至今年8月的 4,077,746的高位水平後,於 9月份顯著回落至 2,771,826,減幅逾三成(32%),10月份旅發局的資料顯示,訪港旅客總人次雖回升至 3,458,778,但仍然較8月份的4百萬人次為低,反映訪港旅客的旅遊興趣減弱。
在10月份訪港旅客當中,中國內地旅客有 2,703,066人次,佔入境旅客總人次的接近八成(78%),是香港入境旅遊業最大的客源。如何吸引更多內地旅客來港旅遊和消費,對香港入境旅遊業的景氣變化影響相當大。
表一:2023年2月至10月各項旅遊指數表現 | ||||||
月份 | 綜合指數(實際) | 較前月升跌 變動率% | 訪港旅客人數(實際) | 較前月升跌 變動率% | 酒店入住率(實際) | 較前月升跌 變動率% |
10 | 82.34 | 14.01 | 63.55 | 24.93 | 90.79 | 6.41 |
9 | 72.21 | -20.67 | 50.87 | -37.02 | 85.32 | -10.34 |
8 | 91.02 | 8.54 | 80.77 | 15.34 | 95.17 | - |
7 | 83.86 | 16.78 | 69.97 | 38.09 | 95.17 | 6.10 |
6 | 71.81 | -2.89 | 50.67 | -5.71 | 89.70 | - |
5 | 73.94 | -5.81 | 53.74 | -0.99 | 89.70 | -4.65 |
4 | 78.50 | 9.93 | 54.28 | 17.13 | 94.07 | 2.37 |
3 | 71.41 | 28.67 | 46.34 | 77.55 | 91.89 | 7.70 |
2 | 55.50 | 37.38 | 26.10 | 295.45 | 85.32 | 18.17 |
1 | 40.40 | 0.67 | 6.60 | 317.72 | 72.20 | 8.33 |
附註:綜合指數由三部分組成,即内地到訪香港旅客人數、香港酒店入住率和香港酒店平均房價。將這三個成分指數進行加權平均,權重分別為0.5、0.25和0.25,以得到一個可廣義描述香港旅遊熱度的綜合指數。 2018年的平均指數為基準點100點。 |
綜合指數預測呈客降現象
究竟在聖誕和新年假期能否吸引更多訪港旅客,尤其是內地旅客來港?根據科大慧科的旅遊預測數據顯示,2023年12月的綜合指數預測值為79.39,較11月為低,而訪港旅客人數指數預測值和酒店入住指數預測值,均低於 11月。到 2024年1月才呈現回升狀態。(參見表二)。
在此需要強調,預測指數是基於社交大數據,並利用NLP和統計模型進行推導的,旨在根據歷史數據和其他相關因素,提供未來旅遊需求的預測。因此,預測指數並非絕對百份百可靠,可能無法捕捉所有突發或意外情況,而且其他因素和事件可能進一步影響實際的旅遊需求。但無論如何,掌握大數據提供的信息,我們可以對可能出現 「有利」或「不利」的未來潛在「場景」,作出應變部署和安排。
按社交大數據的分析,預測數值顯示未來三個月(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的訪港旅客人數指數,相對於2018年的實際水平,呈現出62至68的「預測範圍」,換言之,香港入境旅客數目不僅尚未達到2018 年的水平,而預測更顯示,未來三個月的入境人數,可能低於同期記錄數字的70%。考慮到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傳統的旅遊消費旺月)的訪港旅客人數指數,皆超過100水平,預測數據所顯示,與2018/19年同期相比,旅客來港旅遊的興趣和需求有所下降,這個潛在發展趨勢十分值得注意。
需發掘更多新旅遊資源
因此,若要落實吸引更多入境旅客,尤其是內地旅客在傳統的旅遊和消費旺月來港旅遊消費,香港旅遊業需要更多政策刺激措施和業界努力,攜手增強香港原來的旅遊資源吸引力,並且需要發掘或創造出更多新的旅遊資源包括景點等。
為了探究內地旅客減少來港旅遊消費的現象,印証他們來港興趣弱化的數據推斷,筆者從內地的社交資訊平台(包括觀察者和微博)中,提取有關對「香港」的觀點,結果發現社交平台上有關香港討論的大數據分析,呈現「負面」,這一點值得警惕。因此,香港要吸引更多內地旅客來港旅遊消費,除了增加景點等旅遊資源外,還需要設法改善香港的對外形象,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表二:2023年11月至2024年旅遊指數(預測)表現 | |||
年 月 | 綜合指數 (預測) | 訪港旅客人數 (預測) | 酒店入住率 (預測) |
s2024年2月 | 79.46 | 65.20 | 88.44 |
2024年 1月 | 82.02 | 67.12 | 92.42 |
2023年12月 | 79.39 | 62.30 | 89.52 |
2023年11月 | 84.78 | 72.82 | 92.33 |
事實上,入境旅遊業是支持香港旅遊服務輸出和本地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雖然旅遊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份比,於 2022年只有0.4%(2019年為 3.6%),但在就業上,於 2019年達到23.27萬人,佔總就業人數的6%,與金融服務業同期的7.1%相差並不大,因此,如何促進旅遊業發展,對香港就業市場的穩定性十分重要。
入境與出境旅遊此消彼長趨勢
目前香港旅遊業的發展問題,除了加強入境旅遊業的吸引力外,港人北上旅遊吃喝玩樂消費的趨勢亦很值得注意。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的資料(〈 2014年到中國內地作私人旅行的本港居民的社會及經濟特徵和消費開支〉,刊香港統計月刊 2015年 11月),到深圳的港人旅客,不過夜的佔 55%,過夜佔 45%,平均逗留 2晚。到廣東其他地方的私人旅遊,過夜旅客佔 90%,不過夜的佔 10%。
此外,在年齡方面,50-59歲組別佔本港居民到內地旅行總人次的 26%,為最高的組別。40-49歲佔18%;30-39歲佔12.6%;15-29歲佔 13.8%;0-14歲佔僅佔 4%;觀乎目前情況,到內地旅遊吃喝玩樂消費,不少是周末周日「即日來回」、或在慶節假日一家大小作短暫逗留,反映目前港人北上旅遊消費的模式已出現顯著變化,而內地的旅遊資源(無論景點,價格相對香港便宜的吃玩設施等),對北上的港人來說,較香港更具競爭吸引力。反映香港的出境旅遊,尤其是在慶節假日,訪港旅客的興趣和需求弱化,但港人北上旅遊的興趣和需求卻不斷強化,此消而彼長。
在這個發展趨勢下,香港除了拓展「夜經濟」去「吸客」外,發掘更多新的旅遊資源,去吸引外來及港人的旅遊興趣和需求,已是當務之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