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篇】— 刊於《經濟日報》2023119

大數據析自殺動因 防情緒外溢傳染

許佳龍

科大商學院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

艾禮文家族商學教授

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下旬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推動數字經濟。由財政司司長主持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正研究數字基建、數據跨境流動、企業數碼轉型等;此外,提出加速建設超算中心,助人工智能發展。很明顯,數字化經濟和大數據分析的趨勢,成為香港經濟結構轉型和提升的政策方向。但怎樣拓寬大數據分析在商業和社會問題上的應用範疇,很值得討論。筆者利用大數據去分析一個目前很令人困擾,也令人痛心的自殺輕生社會問題。

青少年自殺率持續上升

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於9月上旬據死因裁判法庭提供的數據,計算2022年香港的自殺率為14.5%、即香港每十萬人中有14.5人死於自殺,較2021年的12.3%進一步升高;而1524歲的青少年自殺率從2014年的6.2%,急遽攀升至2022年的12.2%,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低學歷與失業人士的自殺風險最為突出,失業人士比就業人士的自殺風險高15.5倍,而低學歷人士比高學歷人士的自殺風險高4.37倍。

對於青少年人自殺率颷升,有分析認為源於疫情及社會層面等因素,令年輕人感到「強烈無望感」。很顯然,輕生的念頭同情緒密切相關;「無望感」亦是情緒所使然。筆者利用社交媒體的數據,從「情緒外溢」(Spillover of sentiments)的角度,去呈現和闡釋自殺輕生的「影響性因素」另一面,希望利用大數據分析,為解決自殺輕生這個普遍性社會問題和悲劇,提供一個「尋根治本」的線索,冀有助緩和青少年自殺率上升令人悲痛的趨勢。

用大數據找自殺動因線索

筆者聯同研究團隊針對這個議題,利用美國一個社交媒體論壇Reddit 的數據,去研究英超聯賽 (EPL) 足球社群中社群媒體情緒的溢出效應。順筆一提,Reddit是一個結合娛樂(entertainment)、社交(social interaction)和新聞等的平台,無論什麼話題,幾乎都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找到「同好人」,大家一起聊。Reddit 的取名,簡稱自發音類似的read it,也就是「讀過了」的含意,而筆者這項調研,亦可視為利用大數據分析的一個案例。

照目前發展趨勢看,大數據的應用範疇愈趨廣泛,除了商業應用,對於社會等議題,大數據分析也能夠大派用場。但如何使用大數據分析去處理社會問題,筆者相信值得用案例來作「公共分享」,給大數據分析的應用,拓展更多可以對社會深層次問題進行分析的範圍。

扼要來說,我們透過分析社交媒體社群用戶中的情緒溢出效應,去探究「情緒」外溢的影響性,以及有沒有傳染性。筆者蒐集了2018-2019年度賽季英國超級聯賽每一隊在相關論壇上討論的大量信息,信息內容所展現的情緒——樂觀的、悲觀的、中性的。與此同時,考量某一作者在寫新的帖文之前,究竟他/她看過什麼帖文的內容?這些內容所蘊含的情緒是樂觀?抑或悲觀?

悲觀情緒傳染性強

我們追蹤每位論壇作者創建的帖文內容,並透過「轉換矩陣」(transition matrix)提供他們下一個情緒如何從當前帖文內容情緒而變化的證據(有關轉換矩陣等分析模型,本文不擬詳述)。 轉換矩陣顯示,下一個帖文內容的情緒,某程度上取決於前一個帖文內容的情緒。換句話說,當前一個帖文作者產生負面情緒內容時,隨後帖文的作者更有可能產生負面情緒內容,比率達到42.39%,超過四成。 另一方面,當帖文內容正面,接下來產生正面的內容情緒為27.6%,不足三成;而負面內容情緒,隨後為正面的,只有17.09%,說明悲觀情緒的外溢傳染性最高。

由此看來,公共社交媒體上群體討論內容的情緒,大家息息相關。如果某人在寫出來的帖文之前,看過很多其他人所寫帖文的情緒都是負面的,則此人接著寫出來帖文的內容情緒,也是負面的機會很高(參見附表)。

附表:下一個帖文內容的情緒

當前內容的情緒

負面

中性

正面

負面

42.39%

40.52%

17.09%

中性

32.09%

47.77%

20.14%

正面

29.30%

43.11%

27.60%

筆者為情緒的外溢傳染性找出證據,尤其負面情緒的外溢傳染機會最高。過去二十年,社交媒體興起,推動公共信息的廣泛自由流動,大家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信息互動和分享,高談濶論,成為日常生活的習慣。每日進入網上社交媒體平台世界,所花的時間也愈來愈多,包括青少年。去年5月,有關心青少年網上行為習慣的團體進行問卷調查。

防範「強烈無望感」情緒外溢影響

問卷訪問了1,184位小五至中三學生。調查發現,受訪學生在當時的第五波疫情前和特別假期期間 ,逾七成學生每日在學習用途外的上網時間,超過2小時,且逾三成學生出現嚴重至中度情緒困擾。在第五波疫情前,花6小時以上使用互聯網的受訪學生,只有20.2%,但在特別假期期間,則上升到26.7%;相反,花2小時以下上網的受訪學生則由27.4%下降至21.5%。反映青少年人在網絡世界上所花的時間,佔了每天不少的比例。

在網絡世界,無論是論壇、抑或即時通訊程式,都成為青少年信息交流和分享的重要渠道以及生活組成的部分。然而,在論壇或手機上透過即時通訊程式所看到的內容情緒,尤其是負面性情緒,一旦產生外溢傳染,負面情緒在社交媒體的群體或即時通訊程式的群組中傳染擴延,最終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的旋渦。當青少年自殺行為的動機出於「強烈無望感」情緒,如何防止這種「強烈無望感」情緒產生外溢影響,顯然是一個緩和青少年自殺率上升趨勢的重要政策手段。

警惕情緒外溢傳染現象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但當渲洩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社交媒體或公共性信息交流平台上渲洩自己負面情緒時,於情緒外溢傳染的效應下,會形成一個負面情緒旋渦,每個人都捲入其中,不排除最終出現惡性循環,令整個社會或社群出現陰暗的負面情緒。因此,社交媒體上的情緒外溢效應,實在是一個很值得注意和警惕的現象!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