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篇】— 刊于《经济日报》2023年11月9日
大数据析自杀动因 防情绪外溢传染
许佳龙
科大商学院信息、商业统计及营运学系讲座教授、
艾礼文家族商学教授
行政长官李家超10月下旬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出推动数字经济。由财政司司长主持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正研究数字基建、数据跨境流动、企业数码转型等;此外,提出加速建设超算中心,助人工智能发展。很明显,数字化经济和大数据分析的趋势,成为香港经济结构转型和提升的政策方向。但怎样拓宽大数据分析在商业和社会问题上的应用范畴,很值得讨论。笔者利用大数据去分析一个目前很令人困扰,也令人痛心的自杀轻生社会问题。
青少年自杀率持续上升
港大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于9月上旬据死因裁判法庭提供的数据,计算2022年香港的自杀率为14.5%、即香港每十万人中有14.5人死于自杀,较2021年的12.3%进一步升高;而15至24岁的青少年自杀率从2014年的6.2%,急遽攀升至2022年的12.2%,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低学历与失业人士的自杀风险最为突出,失业人士比就业人士的自杀风险高15.5倍,而低学历人士比高学历人士的自杀风险高4.37倍。
对于青少年人自杀率颷升,有分析认为源于疫情及社会层面等因素,令年轻人感到「强烈无望感」。很显然,轻生的念头同情绪密切相关;「无望感」亦是情绪所使然。笔者利用社交媒体的数据,从「情绪外溢」(Spillover of sentiments)的角度,去呈现和阐释自杀轻生的「影响性因素」另一面,希望利用大数据分析,为解决自杀轻生这个普遍性社会问题和悲剧,提供一个「寻根治本」的线索,冀有助缓和青少年自杀率上升令人悲痛的趋势。
用大数据找自杀动因线索
笔者联同研究团队针对这个议题,利用美国一个社交媒体论坛Reddit 的数据,去研究英超联赛 (EPL) 足球社群中社群媒体情绪的溢出效应。顺笔一提,Reddit是一个结合娱乐(entertainment)、社交(social interaction)和新闻等的平台,无论什么话题,几乎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同好人」,大家一起聊。Reddit 的取名,简称自发音类似的read it,也就是「读过了」的含意,而笔者这项调研,亦可视为利用大数据分析的一个案例。
照目前发展趋势看,大数据的应用范畴愈趋广泛,除了商业应用,对于社会等议题,大数据分析也能够大派用场。但如何使用大数据分析去处理社会问题,笔者相信值得用案例来作「公共分享」,给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拓展更多可以对社会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的范围。
扼要来说,我们透过分析社交媒体社群用户中的情绪溢出效应,去探究「情绪」外溢的影响性,以及有没有传染性。笔者搜集了2018-2019年度赛季英国超级联赛每一队在相关论坛上讨论的大量信息,信息内容所展现的情绪——乐观的、悲观的、中性的。与此同时,考虑某一作者在写新的帖文之前,究竟他/她看过什么帖文的内容?这些内容所蕴含的情绪是乐观?抑或悲观?
悲观情绪传染性强
我们追踪每位论坛作者创建的帖文内容,并透过「转换矩阵」(transition matrix)提供他们下一个情绪如何从当前帖文内容情绪而变化的证据(有关转换矩阵等分析模型,本文不拟详述)。转换矩阵显示,下一个帖文内容的情绪,某程度上取决于前一个帖文内容的情绪。换句话说,当前一个帖文作者产生负面情绪内容时,随后帖文的作者更有可能产生负面情绪内容,比率达到42.39%,超过四成。另一方面,当帖文内容正面,接下来产生正面的内容情绪为27.6%,不足三成;而负面内容情绪,随后为正面的,只有17.09%,说明悲观情绪的外溢传染性最高。
由此看来,公共社交媒体上群体讨论内容的情绪,大家息息相关。如果某人在写出来的帖文之前,看过很多其他人所写帖文的情绪都是负面的,则此人接着写出来帖文的内容情绪,也是负面的机会很高(参见附表)。
附表:下一个帖文内容的情绪 | |||
当前内容的情绪 | 负面 | 中性 | 正面 |
负面 | 42.39% | 40.52% | 17.09% |
中性 | 32.09% | 47.77% | 20.14% |
正面 | 29.30% | 43.11% | 27.60% |
笔者为情绪的外溢传染性找出证据,尤其负面情绪的外溢传染机会最高。过去二十年,社交媒体兴起,推动公共信息的广泛自由流动,大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信息互动和分享,高谈阔论,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每日进入网上社交媒体平台世界,所花的时间也愈来愈多,包括青少年。去年5月,有关心青少年网上行为习惯的团体进行问卷调查。
防范「强烈无望感」情绪外溢影响
问卷访问了1,184位小五至中三学生。调查发现,受访学生在当时的第五波疫情前和特别假期期间,逾七成学生每日在学习用途外的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且逾三成学生出现严重至中度情绪困扰。在第五波疫情前,花6小时以上使用互联网的受访学生,只有20.2%,但在特别假期期间,则上升到26.7%;相反,花2小时以下上网的受访学生则由27.4%下降至21.5%。反映青少年人在网络世界上所花的时间,占了每天不少的比例。
在网络世界,无论是论坛、抑或实时通讯程序,都成为青少年信息交流和分享的重要渠道以及生活组成的部分。然而,在论坛或手机上透过实时通讯程序所看到的内容情绪,尤其是负面性情绪,一旦产生外溢传染,负面情绪在社交媒体的群体或实时通讯程序的群组中传染扩延,最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旋涡。当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动机出于「强烈无望感」情绪,如何防止这种「强烈无望感」情绪产生外溢影响,显然是一个缓和青少年自杀率上升趋势的重要政策手段。
警惕情绪外溢传染现象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会有情绪,但当渲泄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或公共性信息交流平台上渲泄自己负面情绪时,于情绪外溢传染的效应下,会形成一个负面情绪旋涡,每个人都卷入其中,不排除最终出现恶性循环,令整个社会或社群出现阴暗的负面情绪。因此,社交媒体上的情绪外溢效应,实在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和警惕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