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篇〕刊于《经济日报》20231012

ESG合資格專才,香港有需求也有途徑

陸恭蕙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首席發展顧問

「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誰有資格成為永續發展的專業人士? 這是一個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永續性」概念在知識領域相對較新。近年來,人們對永續發展的興趣激增,因為金融界也開始有興趣把投資與永續發展結合起來。

國際社會一致認同,人類燃燒化石燃料的活動導致全球暖化,引起氣候變遷。人類的活動也造成其他類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 總的來說,人類活動正使環境變得「不可持續」,進而危害到人類。 換言之,我們正在破壞自己棲身之所,以至地球環境也再無去按我們一貫的方式去維持人類的存活。

此外,世界和社會內部發展不平衡,造成社會經濟的嚴重不平等。這些社會深層次的問題,也會為人類社會發展帶來風險,如缺乏發展所需的教育、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不穩定等, 加上氣候變遷,如果沒有足夠手段去未雨綢謀,及時處理好,最終會危害到社區的生存。

企業社會責任備受重視

對此,雖然政府必須在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企業如今也應該透過審視其業務對環境及其經營所在社區的影響,去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也應該在公司的年報中,向外披露這些影響,以及管理層和公司董事會如何去履行對環境和社會的企業責任。

這就是「可持續性」概念產生的根源,並且可以用「ESG」報告來作概括,其中E代表環境影響,S代表社會影響,G代表公司的治理,履行對環境和社會所承擔的責任。

由於政府監管機構和全球投資者都要求公司披露 ESG 訊息,因此,僱主需要尋求和僱用具永續發展經驗的人才。要滿足對外披露此類信息的要求,公司首先需要從環境和社會角度收集相關資訊。

例如,一家房地產公司發展和管理一些商業物業,這樣,便需要收集建造所用材料的訊息,包括建築物所消耗的能源和水量、公司的採購政策、僱用員工政策和工作條件,而員工與供應商和承包商的接觸往來、公司對社會作出什麼貢獻等等資訊。

很顯然,該公司此前並未收集此類資訊。 過去關注的焦點,一直是公司的損益。 但在新發展形勢下,第一步是聘請人員,並根據現有的報告標準去收集此類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披露標準 如今在全球範圍內不斷發展,因此對「永續發展」技能的人才,可謂「求才若渴」。

永續發展經驗成可貴資源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推動企業減少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並致力提高對社會的影響力。由於企業面臨披露 ESG 績效的壓力,永續發展經驗愈來愈成為企業所渴求的營運要素。

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要求銀行報告其氣候風險。 反過來,銀行也要求企業客戶揭露其有關氣候風險,因為這些風險是銀行向企業貸款時所面臨整體風險的一部分。此外,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也要求上市公司進行類似的信息披露; 證券交易所也加強了 ESG 的披露要求。

可以說,香港在 ESG 披露要求方面領先許多司法管轄區,正因為金管局、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都要求相關公司作出披露。 那些尚未作出同樣要求的司法管轄區, 受到的壓力無疑也愈來愈大。

事實上,環境資訊的揭露十分複雜,因為當中不僅涉及個體的排放量、個體可以控制的排放水平,例如公司產生或使用了多少能源,而且還涉及公司在供應鏈上購買產品和服務所產生的間接排放量。

此外,社會績效的揭露也為公司帶來新的挑戰,而 ESG當中 的「S」,可歸結為「關係」,公司的管理怎樣與員工、供應商、客戶、股東及其經營所在社區建立關係,而此舉通常涵蓋許多司法管轄區,所以,其複雜性可以想像。

在公司治理方面,雖然公司對治理要素很熟悉,因為他們經常會向銀行家和投資者披露其管理體系和內部的風險控制,但ESG 中的「G」,對管理層和董事要清楚闡述公司在追求發展目標時——包括ESG披露的程度,如何平衡股東和相關各方的利益寄予厚望。

收集訊息和衡量影響不易

再看深一層,收集數據和衡量影響,是公司了解其所面臨風險的第一步。 例如,若一家公司不提高能源效益,該公司便會面對更高的能源價格;目前,廢棄物處理的新法規很快實施,如果不減少廢棄物,將面對高額廢棄物處理費的成本壓力;或者,若不投資適應和復原力的基礎設施,便可能面臨更高的極端天氣風險。

最近颱風 Saola襲港掛起十號風球,隨後連場的大暴雨成災,表明企業必須對公司的物理結構和管理系統進行壓力測試。

如今愈來愈多香港上市公司承諾實現減碳目標,並按照政府的承諾,到2050年香港實現碳中和,甚至有些公司以 2050 年前做到碳中和為目標。

誠然,政府當局渴望企業部門減少排放,與此同時,愈來愈多的全球投資者宣布,他們會優先投資具有碳中和目標的公司。所有這些都引發企業部門招募具這方面技能人才的熱潮。

但具備哪些技能,才能成為永續發展的專業人士?

ESG專才有道

2015年,致力改善環境的有心人士成立「香港合資格環境專業人士學會」(Hong Kong Institute of Qualified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s‧下簡稱「香港環資會」),旨在為環境專業人士所需的資格作出界定。該研究所創建了一個新的資格證書,其教學的培訓大綱,涵蓋廣泛的環境知識領域,通過兩個級別考試對考生進行評估,當中包括考生相關工作經驗這項先決條件。 通過兩級考試的申請人,被視為合資格的環境專業人士。

目前,該項資格在香港已被廣泛接受,「香港環資會」正在與大學合作,將本科環境課程與其評估相結合,以便畢業生能夠更好地通過考試,為香港及時培育這方面的專才。

另一方面,在企業領域,金融公司也熱衷於聘請綠色人才,去實現全球氣候和永續發展目標。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The Hong Kong Green Finance Association)是一個專注於綠色金融領域的專業機構,一直在透過舉辦課程——包括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短期課程,來填補 ESG 人才的缺口,讓金融專業人士快速了解永續發展議題。

永續發展造福後代

香港科技大學去年開創性地開設了香港首個綠色金融本科學位,讓學生在環境和金融方面能夠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學習的範疇涵蓋環境科學、污染控制、經濟學、商業和金融等廣泛知識的匯集。事實上,要確保香港成為綠色金融的全球領先中心,人才是最重要的元素。

成熟的永續發展專業人士來自不同背景,包括環境科學和管理、企業諮詢、會計、法律服務、工程或金融等。 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建立了前瞻公司營運的能力,不僅幫助公司信守ESG報告的承諾——這實際上是最簡單的部分——而且還能考慮公司如何以永續發展為衡量標準,去提高公司的發展競爭力。

至於聚焦於董事會決策的企業治理方面,「氣候治理倡議」目前在香港設立了分支機構,致力於與董事接觸,以提高董事會在氣候治理方面的認知、啟發行動和推動更廣泛的實踐。

隨著政府宣布冀香港成為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上述組織可以扮演和發揮所自的功能和角色,提升香港的專業服務能力,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創造永續發展的新產業、就業機會和職業前途!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