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至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需來自公私營領域的巨額投資。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國際事務及可持續金融主管鞏姬蒂表示,證監會身為監管香港證券及期貨市場的機構,除有責任密切關注綠色金融的發展,亦需思考如何能從中予以支援。

監管機構參與本地、區內及國際上的標準制定流程,因此對香港以至大灣區的綠色金融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有見及此,香港證監會的國際事務及可持續金融小組一直全力投入,協助香港發展為亞洲區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金融樞紐。

證監會國際事務及可持續金融主管鞏姬蒂表示,綠色金融的發展步伐一日千里,並無放緩跡象。隨著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於2060年前把淨碳排量減至零,進一步履行在《巴黎協定》下的承諾,此發展動力有增無減。

鞏姬蒂稱,為實現此目標,必須斥巨資在一些基建及其他項目上,而這筆資金不能完全來自公營機構,私營領域亦需參與,故此公私營領域必須攜手合作,制定標準和解決各種問題。

她指出:「合作目的是使資金流符合低碳排放量和應對氣候變化發展的路徑。」

香港在此方面具備優勢。鞏姬蒂說:「香港多年來積極參與全球不同組織,因此在綠色金融領域尤為有能力協助內地與世界接軌。」

證監會身為監管機構,必須思考自身如何能在本地以至全球層面就此提供協助,同時緊貼監管領域瞬息萬變的發展。

蔚為熱話

綠色金融成為近年熱話。世界經濟論壇於年初發表的最新一期《全球風險報告》,列明數項威脅人類存亡的風險,而排名最高的五大風險無一例外與環境相關。極端天氣現象,緩解氣候變化的行動失敗,以及喪失生物多樣性,均對全人類存活構成威脅。

現時有確實證據顯示,自然環境與我們的糧食、水源、社會發展和生產線直接相關,而大家亦屢見這些新冒起的風險釀成全面的業務風險,最終導致重大的財務損失。商界領袖現時亦已意識到,氣候及ESG(環境、社會和管治)的可持續發展可與其業務的實質關聯,因此,綠色金融逐漸成為公私營領域共同關注的焦點。

負責監管香港證券及期貨市場的證監會在此領域的職責,是與業界緊密合作,制定監管要求,並以保障投資者的角度出發衡量風險。

鞏姬蒂解釋:「我們需顧及當中的實體風險和轉型風險等事宜。極端氣候等實體風險會對業務產生影響,而轉型風險則主要與政府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商業行為的影響相關。」

開誠佈公

鞏姬蒂表示,證監會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正是透過披露相關規定,令這些事宜公開透明,而證監會相信,只有企業貫徹披露可供比較的資料,方可讓投資者獲取準確的資訊,作出更精明的投資決策。

證監會於2018年發表《綠色金融策略框架》,當中聚焦以下範疇:加強上市公司、投資產品及資產管理人在ESG方面操守的披露,特別是與氣候風險相關的披露;促進綠色或ESG相關投資產品的發展;提高投資者對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認知;加強各方在貫徹落實可持續金融方面的能力,以及推動香港成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

不過,證監會去年一項調查顯示,僅三成半的資產管理人會在其工作中貫徹考慮ESG因素,這數據令證監會的工作更具挑戰。

「調查結果驅使我們繼續致力敦促資產管理人把氣候和ESG因素納入考量,以順應國際發展潮流。」

積極改變

投資者對業務決策中積極考慮環境和社會因素企業的興趣漸濃。鞏姬蒂指出,與ESG相關的基金於2019至2020年間從20隻大幅增加至33,預計此數字在未來仍會急速攀升。

2020年3月,證監會成立了氣候變化技術專家小組,成員包括來自資產管理業、資訊服務供應商、負責制訂標準的專業機構及業界組織的代表。各成員將從不同角度提供技術支援,協助證監會制定監管策略以管理氣候變化風險,並向資產管理業提供實務指引。

鞏姬蒂稱歐盟正制定多項監管措施,而當歐盟的《可持續金融披露規例》於明年生效後,歐洲的資產管理人將須披露更全面的資料。

由於ESG及綠色金融在亞洲尤屬新興概念,因此有必要向公眾灌輸有關知識。為此,證監會旗下的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透過一系列的宣傳活動,為一眾投資者提供理財教育。

鞏姬蒂說,教育工作者的參與同樣重要,「綠色金融屬跨學科領域,涉及不同範疇的知識,因此我們有必要培養學生的橫向思維能力,並由各界的專家集思廣益。」

鞏姬蒂建議一眾教育工作者繼續以開放心態,思索與海外地區合作的可能,「香港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有助本地推進綠色金融的發展。

負責監管香港證券及期貨市場的證監會在此領域的職責,是與業界緊密合作,制定監管要求,並從保障投資者的角度衡量風險
證監會國際事務及可持續金融主管鞏姬蒂

證監會推動綠色金融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

證監會及金管局已成立跨機構督導小組,以協調金融業就氣候和環境風險的應對措施,加快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並支持政府的氣候策略。小組成員包括環境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保險業監管局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

國際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組織

證監會一直與不同海外監管機構合作,其中,證監會副行政總裁梁鳳儀女士同時為理事會級可持續金融工作小組的副主席,並在此小組旗下處理「漂綠」、保障投資者和資產管理人披露事宜之工作分部出任聯席主席。證監會同時是國際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組織亞太區委員會的可持續金融工作小組主席。

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

證監會亦是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的成員,此網絡旨在推動全球致力履行《巴黎協定》的目標,並鞏固金融體系就綠色投資事宜管理風險和動用資金的角色。

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組

小組負責就更有效披露氣候相關財務資訊制定建議,從而驅使相關人士或機構作出精明的投資、信貸及承保決策。小組讓持分者更清楚了解金融業的碳相關資產百分比及其附帶風險。

證監會就建議對基金經理施加的規定展開諮詢,有關建議旨在要求基金經理在投資及風險管理流程中考慮氣候相關風險,並須作出適當的披露,藉此滿足投資者對於氣候風險資訊愈見殷切的需求,以及打擊「漂綠」(greenwashing)行為。根據有關建議,《基金經理操守準則》將予修訂,而證監會將會列明預期的基本規定及標準,以便基金經理遵從有關規定。

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先生(Ashley Alder)表示:「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及相關風險,日漸成為全球監管議程上的首要工作。建議的規定有助確保基金經理妥善處理氣候相關風險,並可促進明確、可比較和高質素的披露,讓投資者充分掌握相關資料的情況下作出決定。」

《證監會就應對基金所涉及的氣候相關風險展開諮詢》,證監會網頁,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