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家族百年業務計畫的平穩和持續發展方面新加坡金鷹集團主席陳江和的家族辦公室擔當領導角色

從商多年的陳江和深諳發展和擴充新業務所需的條件。金鷹集團管理多間與資源相關的製造企業,作為集團創始人兼主席,陳江和成立了業務遍及全球的企業,同時要肩負這些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任。

陳江和採用的長期業務發展策略,同樣可應用在他的家族辦公室。其家族辦公室的一項重任便是要制訂傳承計畫,令他的家族業務繼承過程謹慎而順暢,實踐百年基業。

他表示:「約七、八年前,我們認為是時候成立家族辦公室。在此之前,核心業務與家族辦公室的工作是一起進行的,現在家族辦公室在核心業務之上,擔當監督角色。」

他明白業務興衰有時,因而儘量放遠目光,開闊思維,務求業務能存續,且世代興盛。

陳江和認為各行各業都存在顛覆的力量,期望能永遠經營同一業務是不切實際的。為應對這個問題,他的公司會嘗試踏足一些新的業務,把握新的機遇,務求令業務更多元化。

專注可持續發展

作為家族辦公室和核心業務的主席,陳江和表示:「當我經營核心業務時,我主要考慮增長和盈利,但在專注家族辦公室時,我會較重視可持續發展和發展空間。」

陳江和自1967年起從商,當時為石油業的承建商。1973年,他創辦金鷹集團的前身,從事夾板生意,並向全球拓展,業務現遍及印尼、中國、巴西、加拿大及西班牙。

他解釋自已的傳承計畫面對很多挑戰。首先,年輕一代領袖需要學習必要的技能,以適應發展地域分佈廣泛的業務集團的需要。

第二,他們要有能力為家族管理投資,當中涉及制訂股息政策,保存和增加財富。第三,下一代需要進一步發展家族的慈善事業。

陳江和表示家族正在制訂約章,而他與太太黃瑞娥已建立了約章的基礎,主要秉持五個傳統的中國家庭價值觀:孝、和、勤、儉、恩。他們希望這些價值觀能灌輸給下一代。

孕育未來領袖

陳江和稱,他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已向他們介紹家族業務:「太太很早已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業務。孩子讀小學時太太在公司工作,孩子下課後會在她的辦公室做功課。我們從沒要求他們從事家族業務,對他們來說今天參與的工作,可說只是順其自然的過程。」

陳江和確保子女具備經營業務所需的技能。他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先後在其他不同公司工作,有機會親身參與其他家族企業的工作,學習寶貴知識,吸取經驗。

他表示:「兩個女兒曾在紐約和香港等地的銀行工作,而幼子從事顧問諮詢工作,為多間著名跨國公司提供服務,他們都獲益良多。」

如果他們不想從事家族業務,他們可以不加入公司。陳江和說:「長子知道自己的管理風格不同,不想在重視流程的大型企業工作,所以他成立自己的投資管理公司,同樣做得有聲有色。」

陳江和認為家族企業的未來領袖會「自然」產生,第二代傳人將會自行選出領袖。

流程制度化

就家族財富而言,家族辦公室監督股息政策。「我們嘗試將流程制度化。股息撥歸家族作金融投資之用,並分為三部分。」

陳江和稱:「第一部分是捐款,作慈善用途,第二部分是透過保守投資保存財富,第三部分是實現增長。」

「所有在家族辦公室工作的家庭成員均領取薪水,像其他專業人士一樣。他們目前並未獲得直接派發的股息,但我們會在適當時候制訂相關政策。」他解釋道,我們內部會作出很多投資決策,有些工作則外包給專業資產管理人。

延續家庭價值觀及傳統

家族第二代固然需具備領導業務和家族辦公室的能力,但價值觀和經驗如何世代相傳?

黃瑞娥說:「最重要是向他們灌輸傳統的中國價值觀。我為四代人作好規劃,因為年輕人有可能已忘記這些價值觀的重要性。」

陳江和補充:「我們跟子女討論,問他們從家族企業學到甚麼,他們會否向孩子傳授我們的價值觀,尤其是感恩,這是我們家族十分重視的價值觀。 」

陳江和希望透過在各地經營的公司和他創辦的基金會回饋社會。他認為自己有責任經營及發展環保且可持續的業務,並為弱勢社群提供更好的平等教育機會。

讓自己的業務和社會更加可持續發展,是陳江和百年事業大計的重要環節。他表示:「當我的子女能在家族企業獨當一面,而第三代亦準備好繼任時,便是我功成身退的時候。」

我們的家族辦公室在核心業務之上,擔當監督角色
陳江和

教育的力量

陳江和生於印尼,是一名福建華僑的長子。1966年,時任總統蘇哈托的新政府下令關閉當地華人學校,陳江和被迫輟學。這個自學成才的企業家轉而從商,于1967年成立首間公司,擔任印尼石油業的承包商,其後創辦金鷹,踏足夾板業務。由於陳江和與妻子黃瑞娥(左一及二)年輕時無法完成正規教育,他們于1981年成立陳江和基金會,旨在為兒童提供優質教育,促進機會平等。圖為他們支持開辦印尼北蘇門答臘Besitang的第一所幼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