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樂於與家族企業和家族辦公室合力解決他們所需
方慧思教授
科大商學院就業發展及企業拓展主任
兼財務學系教育副教授(財務)
未來數十年,在人口變化、經濟發展和資產價格上漲的推動下,預計跨代財富轉移的趨勢將會持續。根據Campden Research,全球嬰兒潮世代到X世代和千禧世代的財富轉移總額預計高達30萬億美元。這龐大的財富轉移大部分將在家族企業中發生,而且與日俱增。
億萬富翁的崛起與跨代財富轉移
過去數十年,在創新和技術發展帶動下,財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促成了超級富豪崛起,億萬富翁人數大幅攀升。瑞銀/羅兵咸永道的研究指,2018年億萬富翁財富增加的行業主要來自科技界。
根據瑞銀/羅兵咸永道2019年發表的Billionaires Insights報告指出,全球億萬富翁的財富在五年間增長34.5%後,在2018年微跌4.3%至8.5萬億美元。2018年有2,101名億萬富翁,2017年則有2,158名。表1顯示億萬富翁的地域分佈。
亞太已超越北美,成為富人(除主要住宅外,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人)數目最多的地區。根據Capgemini的研究,2018年亞太高淨值資產人士(HNWI)的價值為21萬億美元。
儘管許多較年輕的企業家(尤其在中國)屬於第一代,財富過渡(wealth transition)的趨勢已經開始。根據瑞銀/羅兵咸永道,全球約有700位年逾70歲的億萬富翁,約佔億萬富翁財富的40%。
管理繼承方面,許多亞洲大家族企業都處於需審慎處理的階段,以免出現紛爭。一旦在家族未建立健全的組織架構前,創始人便去世或放棄控制權,這種情況便會發生。1多個家族繼承糾紛的例子都曾登上報紙頭版,如香港的何氏家族企業與新加坡李氏家族的複雜繼承問題。2
在中國,由於一孩政策維持長達35年(直至2016年),許多家族企業都面臨繼承危機,因為80%的第二代繼承人不願加入家族企業。3這情況並非中國獨有:根據德勤/新加坡管理大學的調查,第一代受訪者中有77%表示,家族成員應擁有公司控制權,但第二代和第三代受訪者的相關數字卻分別下降至35%和24%。1
Williams Group的研究發現,超過3,000個未能將財富過渡至下一代的美國家族,失敗的最大原因 (60%) 是家庭溝通與信任破裂,失敗的第二大原因 (25%) 是繼承人尚未「作好準備」,第三大失敗原因 (12%) 是未能建立家族使命或目標,只有3%的失敗案例是不良的法律稅務或投資建議所致。4有趣的是,根據瑞銀/Campden的調查,47%的國際家族表示,他們的下一代對未來繼承「多少」或「非常」準備不足。幾乎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的繼承人「未夠資格」管理家族財富。5
然而,許多家族的財富轉移過程仍在進行中。根據Campden Research,「過去十年,有28%的下一代擁有家族財富控制權,未來十年,預計有37%的下一代擁有家族財富控制權。約三分之一 (36%) 的人已在家族辦公室擔任行政或管理職務,而25%的人在董事會任職。」Campden Research補充:「全球下一代繼承的平均年齡為45歲(在亞太區為41歲)。」6
為管理財富過渡,亞洲家族企業正採用西方使用的私人信託和家族辦公室架構。舉例,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數目於2016年至2018年間增長四倍。5
為應對家族企業不斷變化的需要,亞洲家族辦公室正從純粹著重投資發展至提供糾紛調解和繼承規劃等服務。6
亞太家族辦公室的角色演變和家族網絡的增長
家族辦公室的角色已從投資平台逐漸演變成擔當鼓勵下一代重返家族企業的角色。
新任務之一可能是讓下一代投入發展計劃,幫助下一代成為良好東主和未來領袖。根據HBR,這些計劃針對五個主要目標,當中包括企業持有的技能和能力、家族企業原則和家族企業資產的實用知識、了解家族歷史和價值,以及培養個人領導能力。7
舉例,位於新加坡的多家族辦公室Golden Equator Wealth為年輕成員提供一項計劃,「參加者在股票、債券以至外匯、對沖基金和私人交易的資產類別之間輪替」。新加坡銀行制訂的GenINFINITY計劃包括「融合傳統的學習和活動,例如建立個人品牌、參觀初創企業孵化公司、參與有關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傳統行業的專家討論,以及參加「創業鯊魚幫」式的比賽 ─ 即參加者分為三組,構思創業意念並向評審團闡述。」8
越來越多家族避免向投資銀行或私人銀行等金融機構尋求建議,而是個人或在家族網絡中建立自己的專業知識。《金融時報》一篇文章提到,「他們正在迅速發展全球網絡,彼此間的直接交易越來越多…如今,只有18%的富人透過財務顧問物色直接投資機會;大多數人依靠個人聯繫。」9舉例「Insignia Ventures從55名主要是中國科技公司創辦人(獨角獸俱樂部)中獲得五分之一的資金。他們「佔本身資本20%,但佔本身的構思80%。他們幫自己尋找交易 — 令自己可投資於他們轉介的公司。」10
家族辦公室從彼此團隊中選拔人才,例如Wallenberg亞洲家族辦公室Investor AB的人才加入了馬雲家族辦公室Blue Pool Capital。10他們亦分享有關環境、社會及管治 (ESG) 或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ment)等新趨勢的資訊,WEcubed或The ImPact等網絡則提供分享知識和經驗的機會。11
網絡的作用與中國的關係文化觀念密切,這亦是家族企業的全球趨勢。矽谷銀行家族辦公室業務主管Jacqueline vonReichbauer向彭博表示:「家族互相聯繫,就機遇、交易和對管理人的看法分享見解。因為家族成員之間彼此信任,他們交流大量資訊,這些資訊就成為他們本錢的一部份。」12
因此,越來越多家族互相物色交易,不僅亞洲如是,全球亦然,例如意大利的Agnelli家族和De Benedetti家族13,以及美國的Reimann家族和卡戴珊(Kardashians)家族。14
終身教育幫助跨代財富轉移
隨著家族辦公室的擴展和制度化以滿足家族擁有者的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差距只有終身教育才能填補。
家族辦公室需要財務和投資的專業知識,越來越需要將各種管理和領導技能傳給下一代。隨著下一代在家族企業、家族辦公室或家族基金會中擔任更多管理職務,新一代自然需要掌握管理和領導技能。
與科大等首屈一指的大學及研究機構共同合作,可讓家族企業填補所需,並透過創新物色投資機會。此舉亦可透過對教育的長遠貢獻,讓家族企業投入慈善教育事業。
家族需要為下一代培養經營家族企業所需的商業和管理技能。這些技能可從工商管理碩士 (MBA) 或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EMBA) 等傳統課程學習。許多家族子女畢業於科大著名的EMBA和MBA,這些課程提供必要的管理技能及廣泛人脈。
隨著家族辦公室越來越傾向直接投資於私募基金和初創投資12,他們需要了解複雜的估值方法,以及投資組合分析的專業知識,類似私募基金和創投公司運用的專業知識,這些技能可從專門的行政人員課程取得,例如科大與紐約大學Stern合辦的著名全球金融碩士 (MSGF) 雙學位課程,提供有關深入的一年制兼讀學位課程,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下一代家族成員修讀MSGF,並受惠於頂級的國際金融行政人員網絡。
就更專業的水平而言,直接私人貸款和私人債務的增長15需要信貸分析技能,以及分析文檔和理解相關投資破產法律的能力。房地產投資需要廣泛的相關法律和該等投資稅項影響的知識。
家族決定投資於併購時,需要像投資銀行家一樣具備企業財務技能(包括複雜的現金流建模和估值技能),才能使磋商達致專業的水平。科大著名的財務學系可與我們的高級管理人員課程辦公室和陳江和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合作,按家族需要提供專門課程。
要成功過渡至ESG投資、可持續發展投資和影響力投資,便要了解這個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的各種標準和發展。隨著ESG投資在亞太區持續增長,ESG投資等課程廣受歡迎。科大透過我們的環境研究所提供與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全球專家交流和學習機會。
在地緣政治議題日益升溫的環境中,成功過渡需要溝通技能、建位個人品牌、跨文化知識、談判和危機管理技能。在家族辦公室網絡的領導下,學習避免與聯繫網絡有關的類似龐氏騙局和詐騙計劃亦十分重要。
舉例,我們高級管理人員教育辦公室提供的熱門課程包括有效談判、管理決策與領導力、成功領導等課程,都能提供廣泛的管理和領導技能發展知識。
慣於社交媒體的年輕一代可能會遇到一些具體問題,例如有關私隱和網絡威脅防護的需求,這些亦需要專門培訓。了解潛在投資機會所涉及的新技術,亦可能需基本編程和編碼及數據分析的培訓。如數據轉型:策略、變革與技術、商業的大數據應用,非技術行政人員和專業人員的金融科技等行政人員課程,對了解當今科技議題甚具價值。
透過陳江和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和熱門的高級管理人員課程,如「家族企業:卓越領導世代」和「家族辦公室:繼任規劃的有力工具」,可彌補知識和技能的差距。
除教育培訓外,與科大等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緊密關係,可讓家族辦公室善用孵化公司等以研究為本的投資平台。
我們歡迎與各範疇的家族企業和家族辦公室合作,以解決他們在技能、網絡和投資機遇方面的需求。
由商學院的陳江和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與高級管理人員課程辦公室合辦的公開課程中,講者和學者就成功的家族企業分享見解
參考資料
- 金融時報, 25/11/2019, “Asia’s next generation looks outside the family business”
- 南華早報, 5/6/2017, “Dirty fighting in some of Hong Kong’s wealthiest families may undo value of kinship”
- Campden FB, 23/9/2019, “China Unleashed: How family Business powers the Chinese Economy”
- 金融時報, 17/12/2019,“Christmas: a time for family rows over money”
- 南華早報, 6/11/2018, “How Asia’s new money is driving boom in “family offices” i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set up as one-stop shops for all wealth management needs”
- Campden FB, 15/10/2019, “Family Office Principals Unconvinced by Next Generation Readiness for Succession”
- HBR, 24/7/2018, “How Family Business Owners Should B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into the Company”
- BBRG, 2/11/2019, “Asia’s heirs hit wealth bootcamp ahead of record inheritance”
- 金融時報, 18/10/2019, “Role of banks and advisers on family office transactions diminishing”
- 金融時報, 31/10/2019, “China’s tech billionaires keep it in the family office”
- 金融時報, 17/10/2019,“Rich millennials push to put family wealth into impact investments”
- BBRG, 31/10/2019, “Billionaire Families reshape Silicon Valley’s Venture Terrain”
- 2/12/2019, “Agnelli Scion Looks to Buy De Benedetti’s Media Company”
- BBRG, 19/11/2019, “Kylie Jenner Joins with Family That can Keep Up with Kardashians”
- BBRG, 10/10/2019, “Super-Rich Families Pour Into USD 787 Billion Private Debt Market”
- 瑞銀/羅兵咸永道, 2019, The Billionaire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