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辦公室,若設計得當,不僅可以使家族財富實現保值和增值,還可以使家族團結和睦,家族精神得以傳承下去。
彭倩教授
陳江和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主任
科大商學院
隨著亞洲億萬富豪數目和私人財富價值的增長,對家族財富,家族和睦和家族精神的傳承需求日益增加,近年亞洲家族辦公室的數量如雨後春筍般增長。據安永家族辦公室報告估計,2017年的家族辦公室數目,是十年前的十倍。筆者在此總結了亞洲家族辦公室的七大發展趨勢,與讀者分享。
趨勢一、基於新財富的家族辦公室數目持續增長
新財富,簡單來講,是指近期快速積累的財富。譬如,家族企業進入發展瓶頸期或者年輕一代不願意接班,導致家族將企業賣盤退出而獲得的巨大金錢;依靠自然資源的壟斷性獲得的巨大財富;或是在新興行業和高科技領域迅速致富。這些大量財富的擁有者對於財富管理有強烈的需求。但私人銀行或者資產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務無法滿足這個群體,因此成立家族辦公室的需求便應運而生並且不斷增加。
在《福布斯》2019年富豪榜中,香港和中國大陸億萬富豪人數,分別為71位和324位。其中在中國大陸,財富的積累以驚人速度增加。福布斯指出,從2013年到2019年,短短六年間,中國億萬富翁的私人財富增長率166%。2019年胡潤財富報告亦指出,逾10萬個中國超富裕家庭的財富以每年11.2%的速度增長,其中一半以上擁有超過一億美元的可支配資產。從企業行業來看,2019年IT行業成為中國富豪榜企業家的第三大財富來源,占比較去年上升1.4個百分比,增幅超過金融與投資行業。
資料來源:《福布斯》2019年富豪榜
基於舊財富的家族辦公室數目也在增長,但顯然增速沒有新財富那麼快。新財富與舊財富所有者的行為,心理,風險取向,金錢觀和傳承觀都會很不一樣,筆者之所以強調基於新財富的家族辦公室數目增長,因為這將會極大的影響亞洲家族辦公室的其他發展趨勢。
趨勢二、家族辦公室日趨多元化和直接投資
舊財富家族老一輩的投資趨於保守,以穩定保值為主要目的。譬如,固定收益,股票等是投資主流。如今,隨著家族新一代加入家族生意,以及新財富的湧現,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等直接投資愈來愈受到家族辦公室的青睞。據近期統計,家族辦公室的投資組合中,私募股權投資占三分一或起碼有四分一之譜。阿裡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家族辦公室藍池資本(Blue Pool Capital)便是一個例子。2019年8月,蔡崇信以23.5億美元完成對NBA籃網隊的收購,成為NBA第二個華人老闆。這類型的投資不僅是自身投資領域的拓展,也是亞洲家族辦公室投資多元化的範例。
趨勢三、家族辦公室之間有合作共投的趨勢
除了家族辦公室內的投資新趨勢,家族辦公室之間則有共同投資的合作新模式。不同的家族具備不同的產業背景和獲取特定資源的能力,通過共同合作,可以共用資源,取長補短和降低風險,從而發揮積極的協同效應,以獲得更加穩定的投資收益。
目前,家族辦公室的共同投資至少有兩種模式。第一,單家族辦公室會尋求與其他家族辦公室或者資產管理公司合作。不過基於相似的投資理念和週期,家族辦公室往往更傾向於找其他家族辦公室合作;第二,多家族辦公室管理模式下,多個家族辦公室共同投資,除了可以共用資源,還可減少運營成本。
趨勢四、更重視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方面的投資
由於年輕一代相較於老一代具有更高的風險容忍度,當家族財富為新財富,或年輕一代管理舊財富時,投資策略更多偏向財富增值而非財富保值。近年來很多家族辦公室趨向於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方面的投資。內地大型互聯網企業創始人的家族辦公室多投資於科技創新和初創企業。而香港一些老牌家族企業的年輕一代也在嘗試新興產業方面的投資,比如香港南豐集團家族辦公室近年來注重生命科學的投資。更有甚者,有些新財富還投資於舊財富想都不敢想的虛擬貨幣和區塊鏈等等。
趨勢五、更加重視社會責任和可持續性發展
愈來愈多家族的新一代投資者表示,其欲求在獲利同時也能夠在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上貢獻心力。他們採取永續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的原則,重視投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Environm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Governance, ESG)評級高的公司和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根據瑞銀2018年永續投資報告,大約三分之一(38%)的家族辦公室參與永續投資,其中近一半(45%)計畫在12個月內增加對ESG投資。在香港,愈來愈多的私人資本選擇永續金融方式,通過尋求有益與社會或環境的財務投資契機,加速亞洲向可持續金融中心過渡。
趨勢六、亞洲家族辦公室向專業化和職業化推進
與西方成熟的家族辦公室不同,亞洲大部分家族辦公室是由家族成員掌舵的,這在執行事務方面存在局限性。隨著科學技術和組織管理水準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家族辦公室需要更多專業人才來執行各事務,信任並留住人才使得家族辦公室得以長遠的進步和發展。2019年,私人財富管理協會和畢馬威會計事務所聯合報告指出,香港私人財富行業的人才缺口有增加傾向,僅2018年一年就需要約2800名相關專業人才填補私人財富行業人才市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需求來自家族辦公室。
趨勢七、家族辦公室非財務職能逐漸被重視
從歷史角度看,家族辦公室發源於西方,但其實古代中國宦官豪門裡的“管家”有相似功能。“管家”對家族事務都事事過問和全面管理,這在現代層面上,家族辦公室理論上也是什麼都管,包括家族的財務和非財務事務。
如果運用得當,家族辦公室可以成為家族傳承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它除了可以打理家族財務,以幫助家族實現財富傳承,也可以承擔家族治理(Family Governance)和家族慈善(Family Philanthropy)等方面的職能,以支持家族和諧關係和家族精神的傳承。隨著家族第一代年齡變老以及家族成員的日趨增多,近年來更多的亞洲家族辦公室開始關注其非財務方面的職能。
家族治理可成為家族辦公室其他重要職能之一
很多內地家族企業掌門人多為創一代,家族成員只有配偶和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簡單,沒有對家族治理有迫切的需求,因而在此階段,家族設立家族辦公室的功能只局限於“管錢”。而香港的家族企業,不少已過兩三代人,家庭關係複雜。譬如,有些家族成員擁有企業股權,有些沒有股權;有些在家族企業工作,有些沒有工作;有些家族成員為血緣關係,有些則是女婿兒媳。不同家族成員,不同利益,如不治理妥善,家族將會出現各種矛盾和糾紛,甚至有分崩離析的危險。因而,家族辦公室需加強家族治理方面的職能,協助支持家族成員建立一套完整系統的家族治理體系,提高家族“軟實力”。
從實踐角度來看,家族辦公室可以協助建立家族委員會(family council),選出家族跨代成員代表進入委員會,跟進委員會所做的各項決策;制定家族憲章(family constitution),去規範所有家族成員的行為,比如,定下家族成員的薪酬標準和權利範疇,出售家族股權的規範準則;適時審查和更新家族憲章以及家族各類政策的內容與執行情況;組織家庭聚會和家族成員培訓等等。
家族慈善可成為家族辦公室其他重要職能之二
除了家族治理,家族慈善也有助於維護家族團結。如何行善是一門大學問。慈善分策略性慈善(strategic philanthropy)和傳統慈善(traditional philanthropy)兩種。家族當然都可以從傳統慈善做起,但筆者建議時機成熟時,家族更應側重推動策略性慈善,理由有二。
第一,策略性慈善相較於傳統慈善更有利於團結家族成員。傳統慈善,通常是捐獻金錢,所謂開支票。家族企業第一代創始人捐錢建一幢冠名大樓或修橋鋪路等,行善便畫上了一個句號。策略性慈善則不同,在解決社會問題時,每位元家族成員都會參與到解決方案的討論和決策中,因此,每個人都可以深刻體會到慈善的意義並親身參與慈善實踐。通過慈善專案,家族成員之間溝通交流更加頻繁,互相理解更加深入,從而家族團結精神能更好地體現與延續。
第二,策略性慈善相較於家族企業也更有利於家族成員和諧共處,從而促進家族精神和價值觀的傳承。在家族企業中,家族成員之間存在潛在利益衝突和矛盾,而且並非所有家族成員都能參與其中。在傳統的中國家族企業中,非血親關係的家族成員常常是被排除在外的;但慈善項目,家族中任何人都可參與,並且整個家族是為一個有利於社會的目標努力,而非個人利益的較量和爭奪。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新財富擁有者花錢速度快常常被人詬病,然而這群人或許也是做慈善相當大方的人。相比舊財富的擁有人,其所得往往是經幾代人的積累下來的“血汗錢”,不會亂花錢,不像新財富那般出手大方。從家族辦公室業務的角度看,新財富建立基金會的需求將日增。
家族治理和家族慈善雖然日漸受到重視,但二者並不需要同時實行。策略性慈善不會因為財富規模或企業發展階段的因素而阻礙慈善的實踐,越早做慈善,越早能凝聚家族和有益於家族精神的傳承規劃。如若家族還處於第一代(如大陸家族企業),家族人數較少,對家族治理的需求並不緊迫,可以開始計畫,但不需要放在優先位置考慮。
家族辦公室視為家族傳承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日益受到亞洲家族企業的重視。而家族辦公室非財務職能將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以助實現家族財富,家族和諧和家族精神的傳承。
科大商學院陳江和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致力成為區內家族企業和創業領域研究的領先機構,除研究外,亦舉辦研討會和提供相關課程,歡迎流覽中心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