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科技而言中國正為願意承擔風險堅持不懈的企業家和創新者提供機遇。

梁頴宇說:「中國和美國在科技成就方面不分軒輊,但中國在收集人工智能所需數據方面更勝一籌。因此,中國在該領域的發展速度比美國快。」

生物科技是中國另一個急速發展的範疇。雖然美國有較多生物科技的創新及發明家,但中國正奮起直追。據梁頴宇指,美國約有四分之一的生物科技科學家來自中國,而很多也有興趣回到中國工作。

這現象亦在製藥行業出現。梁頴宇表示,差不多全球所有大藥廠均會在美國、歐洲及中國設立研究中心,而很多曾在這些研究中心工作的科家都會選擇創業之路,開辦研究藥物的公司。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減少對藥廠投放資金,相反,中國正在增加撥款。這現象隨著新規定出台,數以千計的科學家遂成立公司。

梁頴宇說:「我們相信中國的創新將繼續蓬勃發展,而創新公司將繼續輸出產品和服務。」迄今,啟明創投在中國投資了350家公司,當中許多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香港創新步伐加速

作為大灣區一分子,香港受益匪淺。梁頴宇表示,香港過去數年已加快創新步伐。

香港日益重視創新有多個因素,其中主因是企業家注意到大灣區與中國內地帶來的機遇,吸引了他們來港發展。

為促進香港的創新發展,並為業內的企業家帶來更多機遇,政府當局已推出一套全面的STEM(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計劃。梁頴宇曾邀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學者到港,分享新一代科學教育的框架,以鼓勵香港推動STEM教育。

梁頴宇相信,香港政府正積極推動創新,但她認爲,香港初創企業領域的專家和學生不足,而缺乏人才正是創業和創新的一大障礙。

她續說,父母輩一般不看好初創企業。「我們希望改變父母對加入初創企業的負面觀感,而他們的觀感正開始慢慢轉變。」

梁頴宇說,香港雖小但五臟俱全。舉例而言,香港的國際思維及能幹的管理人才受到企業家青睞。香港政府的「InnoHK計劃」向有關行業注入約100億港元後,許多教授與頂尖的研究人員有機會合作成立研發中心。透過這些研發中心,香港將掌握如何將科技發明轉化成商業產品。

梁頴宇說:「在香港發展的公司可以開拓至大灣區。」她指出,除了深圳和廣州一些公司外,中國欠缺足夠的專業管理人員,因此港人可憑藉大灣區的機遇,好好發揮其環球思維與專業管理技能。她補充,這類似上海、杭州和蘇州一帶的關係,企業家可在上海開展業務,隨着業務擴展,需要生產基地支援時,他們便可利用浙江及江蘇等城市。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在許多方面都已準備就緒,綻放光芒。醫療、診斷學、基因排序和醫療設施只是其中幾個香港處於優勢的例子。她相信,香港的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範疇發展理想:「這些領域將會繼續蓬勃發展。」

付出的代價

梁頴宇說:「香港的初創企業和企業家很少想到走出香港。這是最大的問題,我們一直鼓勵他們將大灣區、中國以至全世界納入考慮範圍。」她表示:「在中國或大灣區具有競爭力是不夠的,你必須擁有全球競爭力,這是需要培養的重要思維。」

旅遊有助培養國際視野,而體驗新環境可激發靈感和創意。堅持不懈和願意承擔風險亦是創新不可或缺的特質。

她說:「毅力是重要的,因為九成五的業務模式、財政預算及業務計劃都會變化。你必須堅持不懈,因為即使產品並非完全合適,你也得設法實現目標。」

梁頴宇亦是科大商學院顧問委員會成員,她強調教育界在培養新時代的企業家與創新者發揮重要作用。學界應與業界接觸,以指導和合作開發產品。她謂:「我樂於看到更多教授開始創辦公司。」

STEM畢業生則是越多越好。她總結道:「看到更多STEM主修科是一件好事。我認為科大推行STEM計劃表現出眾,這在其國際排名反映了出來。」

「港人可憑藉大灣區的機遇,發揮其環球思維與專業管理技能。」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

關於啟明創投

  • 2006成立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創投公司
  • 投資於中國350快速增長創新企業
  • 旗下管理七隻美元基金,五隻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總額達4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