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谓,就人工智能及生物科技等崭新科技而言,中国正为愿意承担风险并坚持不懈的企业家和创新者提供机遇。

梁颕宇说:「中国和美国在科技成就方面不分轩轾,但中国在收集人工智能所需数据方面更胜一筹。因此,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速度比美国快。」

生物科技是中国另一个急速发展的范畴。虽然美国有较多生物科技的创新及发明家,但中国正奋起直追。据梁颕宇指,美国约有四分之一的生物科技科学家来自中国,而很多也有兴趣回到中国工作。

这现象亦在制药行业出现。梁颕宇表示,差不多全球所有大药厂均会在美国、欧洲及中国设立研究中心,而很多曾在这些研究中心工作的科家都会选择创业之路,开办研究药物的公司。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减少对药厂投放资金,相反,中国正在增加拨款。这现象随着新规定出台,数以千计的科学家遂成立公司。

梁颕宇说:「我们相信中国的创新将继续蓬勃发展,而创新公司将继续输出产品和服务。」迄今,启明创投在中国投资了350家公司,当中许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香港创新步伐加速

作为大湾区一分子,香港受益匪浅。梁颕宇表示,香港过去数年已加快创新步伐。

香港日益重视创新有多个因素,其中主因是企业家注意到大湾区与中国内地带来的机遇,吸引了他们来港发展。

为促进香港的创新发展,并为业内的企业家带来更多机遇,政府当局已推出一套全面的STEM(即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教育计划。梁颕宇曾邀请史丹福大学教育学学者到港,分享新一代科学教育的框架,以鼓励香港推动STEM教育。

梁颕宇相信,香港政府正积极推动创新,但她认为,香港初创企业领域的专家和学生不足,而缺乏人才正是创业和创新的一大障碍。

她续说,父母辈一般不看好初创企业。「我们希望改变父母对加入初创企业的负面观感,而他们的观感正开始慢慢转变。」

梁颕宇说,香港虽小但五脏俱全。举例而言,香港的国际思维及能干的管理人才受到企业家青睐。香港政府的「InnoHK计划」向有关行业注入约100亿港元后,许多教授与顶尖的研究人员有机会合作成立研发中心。透过这些研发中心,香港将掌握如何将科技发明转化成商业产品。

梁颕宇说:「在香港发展的公司可以开拓至大湾区。」她指出,除了深圳和广州一些公司外,中国欠缺足够的专业管理人员,因此港人可凭借大湾区的机遇,好好发挥其环球思维与专业管理技能。她补充,这类似上海、杭州和苏州一带的关系,企业家可在上海开展业务,随着业务扩展,需要生产基地支持时,他们便可利用浙江及江苏等城市。

香港虽是弹丸之地,但在许多方面都已准备就绪,绽放光芒。医疗、诊断学、基因排序和医疗设施只是其中几个香港处于优势的例子。她相信,香港的人工智能及机械人范畴发展理想:「这些领域将会继续蓬勃发展。」

付出的代价

梁颕宇说:「香港的初创企业和企业家很少想到走出香港。这是最大的问题,我们一直鼓励他们将大湾区、中国以至全世界纳入考虑范围。」她表示:「在中国或大湾区具有竞争力是不够的,你必须拥有全球竞争力,这是需要培养的重要思维。」

旅游有助培养国际视野,而体验新环境可激发灵感和创意。坚持不懈和愿意承担风险亦是创新不可或缺的特质。

她说:「毅力是重要的,因为九成五的业务模式、财政预算及业务计划都会变化。你必须坚持不懈,因为即使产品并非完全合适,你也得设法实现目标。」

梁颕宇亦是科大商学院顾问委员会成员,她强调教育界在培养新时代的企业家与创新者发挥重要作用。学界应与业界接触,以指导和合作开发产品。她谓:「我乐于看到更多教授开始创办公司。」

STEM毕业生则是越多越好。她总结道:「看到更多STEM主修科是一件好事。我认为科大推行STEM计划表现出众,这在其国际排名反映了出来。」

「港人可凭借大湾区的机遇,发挥其环球思维与专业管理技能。」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

关于启明创投

  • 2006年成立,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创投公司
  • 投资于中国350家快速增长和创新企业
  • 旗下管理七只美元基金,五只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达4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