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推陳出新,亞洲許多家族企業面臨新挑戰。科大陳江和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創辦人兼主任金樂琦教授與中心副主任彭倩敎授深入研究亞洲家族企業,探討他們在推動創新和採用新技術方面的發展和挑戰。

家族企業在全球十分普遍,尤其在亞洲,家族企業所占比例很高,對經濟增長貢獻非常大。舉例而言,香港有近七成的上市公司是家族企業,十五大家族占本地生產總值超過80%。在中國內地,儘管家族企業的歷史才短短40年, 他們占國內生產總值逾60%,雇用的勞動力占比達80%(2017年)。

近期一些研究顯示,隨著創新和突破性的技術日新月異,亞洲許多家族企業面臨比傳承問題更迫切的新挑戰。在中國內地,轉型升級與傳承是家族企業兩個刻不容緩的問題(Jaffe & Peng, 2019)。在亞洲,各種突破性技術(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和機械人)的湧現正以急速的步伐縮短商業週期,威脅家族企業的發展(King & Cheng, 2018)。

創新可指機構採用的新系統、技術、程式、政策、產品或服務。技術可指開發和商業化新產品或服務所應用的知識(Chiesa et al., 2008) 。技術變革可推動某些創新的理念,近年廣受各行業的關注。與非家族企業相比,家族企業通常被認為較保守、固步自封、避免風險,不太願意與外界協作,不會率先在新的產品和市場上創新,亦較遲採用新技術。

由於現行技術很少受到質疑,家族企業探索創新的意願和能力似乎較低。此外,家族企業較為內向,缺乏與外界協作的意願,因而被認為較少合作創新和分享科技策略(Alberti & Pizzurno, 2013)。

家族企業是推動創新和採用新技術的理想之地

與這些家族企業的固有印象相反,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家族企業是推動創新和採用新技術的理想之地。首先,家族企業的長期導向性是創新的理想條件。研發通常是漫長的過程,而家族企業較有耐心,具長遠目標。

其次,家族企業有較靈活的管理和管治架構,尤其當家族成員同時管理企業和控制董事會時(這種架構在亞洲家族企業中相當普遍),家族成員推動創新或採用新技術的決策過程會更有效率。相反的,非家族企業中的管理者需更長時間說服董事會,方可獲批推行新理念。

第三,創業和創新精神是家族企業與生俱來的特質。如沒有這些特質,創辦人當初根本就無法成功創業。這些必要基因很可能傳到下一代,讓他們像創辦人般具備創新和創業的精神。

第四,存續超過一代的家族企業必將具備對本行業更深入的瞭解,這是推動創新的另一項必備條件。

那麼亞洲家族企業在創新和採用新技術方面的現況如何?我們最近的研究有以下的發現。

在中國內地,行業領先的家族企業比非家族企業投放更多資源進行研發

總體而言,中國內地上市公司的研發開支占總收入的比例不足2%,而43家行業領先的家族企業則超過4%,是行業平均水準的兩倍(Jaffe & Peng, 2019)。這些家族企業的目標是推動產品創新,保持在業內的技術優勢,當中有好幾家投入巨額資源建設研發中心或科研基金,為產品製造開發新設備和技術。

此外,這些由家族企業設立的研發中心,一直與當地頂尖研究機構和領先國際協會合作,推動產品開發。他們並不存在不願意與外界合作的情況。

中國內地家族企業第一代的行業轉型升級有利傳承和創新

在43個作為研究樣本的家族企業中,超過半數在第一代展開行業轉型和升級,這些企業的交接班普遍比較順利(Jaffe & Peng, 2019)。我們發現,如果第一代就開啟變革措施,這體現了第一代的開明和求變的態度,第二代便更易推動更大的變革和創新。若轉型需要由第二代開啟,他們在此過程中或會受到第一代的阻滯。

因此,中國內地家族企業面臨的兩個迫切問題(即轉型升級和傳承)是密不可分的。若企業創辦人希望下一代繼承企業,他們需要考慮在第一代就開始企業轉型和升級,這樣將來與下一代的交接班將會更為順利平穩。

中國家族企業的多元策略有利基業長青

多元化策略是海外華人家族企業傳承百年的因素之一(King & Peng, 2017)。沒有太多華人家族企業擁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在我們有限的七家中大型企業樣本中,所有的企業都實施了跨代的多元化策略,以求分散風險。他們既注重產品多元化又注重全球化,而這需要跨代的企業家精神,以及產品和市場上的創新。

我們同樣發現中國內地的不少大型家族企業,第一代的業務初具規模之後,也逐漸開始實施多元化策略,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也降低了各類風險。

亞洲家族企業繼承人接受科技教育,具有創新理念

我們的研究顯示,在亞洲家族企業的繼承人中,有70%以上傾向自己創業(King & Cheng, 2018)。部分亞洲家族深知下一代接受科技教育,具有創新理念,故為他們設立創業基金,幫助他們實踐理想。如他們取得成功,新創公司就可成為企業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這亦有利於家族傳承。

但年輕的家族成員必須知道,家族企業在高科技行業中難以存續很長時間,因為科技行業需高增長率,經過幾輪融資和人才引進,家族將會逐步喪失控制權(King & Peng, 2013)。

結語

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很多亞洲家族企業投入大量資源推動創新和採用新技術。這種做法有助企業傳承並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然而,我們不能過於樂觀,因為亞洲還有很多家族企業(尤其是規模較小及資源較少的企業)仍需克服巨大的困難。他們缺乏資源和長期投資創新的意願,還面臨思維僵化、依賴忠誠員工及內部政治阻力等障礙。他們存續的關鍵在於摒棄守舊思維,放遠目光,學習運用技術和鼓勵創新。

參考

Fernando G. Alberti and Emanuele Pizzurno,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family fir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17(1/2/3):142 - 161, June 2013

Chiesa, V., Manzini, R. and Pizzurno, E. (2008) ‘The market for technological intangibl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commercial transa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Vol. 5, No. 2, pp.186–207.

Dennis Jaffe and Winnie Peng, From Village to Global in Little More Than a Generation, Evidence from Mainland China Family Enterprises, Wise Counsel Research, 2019

Roger King and Jeremy Cheng, Where technological disruptors meet Asian family businesses: rethinking next-generation leadership and career, Lombard Odier Report, 2018

Roger King and Winnie Peng, Unfolding the Surviving Secrets of Century-Old Ethnic Chinese Family Businesses, under review, 2017

Roger King and Winnie Peng, Family Control Longevity: Evidence from the S&P 500,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