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讓學生就未來的金融業作好準備,並因應迅速發展的金融科技界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科大於今年下旬邁步向前,推展多項與金融科技的活動,包括舉辦研討會標誌新課程式推出,並與內地夥伴合作,率先為中國金融科技人才構建專業認證體系。

虛擬銀行能否與傳統銀行共存?

隨著三間學院首次合辦金融科技理學碩士課程,科大於8月17日舉辦了一場陣容鼎盛的金融科技研討會。

參與論壇的金融專家表示,虛擬銀行和傳統銀行不單可相容共存,同時能促進金融創新,提升客戶體驗。虛擬銀行被視為香港推動智能銀行業務的重要一環。

論壇嘉賓強調,了解不同客戶的喜好,以及如何善用科技向顧客提供個人服務和產品,是香港銀行業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礎。

專家灼見

論壇嘉賓認為,數碼銀行和金融科技措施應著重提升客戶體驗,而非為變革而變革。論壇嘉賓包括WeLab集團主席兼資深顧問陳家強教授、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葉楊詩明、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及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外業務合規總監楊冠熹。次論壇由講座教授許佳龍主持,與會者包括教職員及從事金融和科技行業的學生和校友。

阮國恒表示,儘管虛擬銀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傳統銀行和虛擬銀行並非兩個獨立實體,兩者須遵守相同的審慎監管規定。發出虛擬銀行牌照可發揮銀行業與科技界之間的協同作用,促進香港金融生態圈轉型。

葉楊詩明說,虛擬銀行大概不會對傳統銀行的主要業務造成重大影響。她表示,透過網上平台向客戶提供類似虛擬銀行的產品和服務,大華銀行某程度已是一家數碼銀行。有見泰國乃有用戶未能普及地採用銀行服務,因此大華銀行在當地推出虛擬銀行服務。

即時互動

楊冠熹認為,除交易外,虛擬銀行還可在其他方面與客戶溝通。虛擬銀行可在客戶服務過程中增添個人和社交元素,創造新體驗,與客戶即時互動。楊冠熹說,最終目標是讓顧客享用付款以外的數碼銀行服務,就像用人工智能為客戶提供度身的服務一樣。

陳教授說,銀行可提供高增值客戶體驗,同時符合香港客戶對個人資料保障的期望。他強調,銀行需要理解並尊重香港客戶對個人資料的重視。

論壇嘉賓認同開辦金融科技理學碩士課程,並提到畢業生將如何能解決香港缺乏金融科技專才的問題。全新課程為學生提供與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端運算、P2P點對點、電子支付及網上借貸等流行金融科技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他們認為,該課程將培養未來人才,滿足行業不斷增長的需求。金管局自1月起已發行八個新虛擬銀行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