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各行各業,對銀行和金融業的影更加明顯。熟悉資訊科技,兼從事金融服務業多年的亞銀國際金融集團行總裁梁建文,年輕一代分享在新數碼年代如何保持爭優勢

「我預計業內的淨就業人數將會微升,但同時也會出現工作類別的改變。

對於網上銀行交易的普及、虛擬銀行、無現金社會和生物識別認證等帶來的優點或缺點,銀行客戶和普羅大眾也許各有各的看法。

但我們皆知道,在新一輪科技發展的推動下,業界將面臨更大的變化,步伐在未來數年會明顯加快。

亞銀國際金融集團行政總裁梁建文表示:「銀行和金融服務業是各行各業中最受先進科技影響的行業。金融機構現時不可能在沒有科技或電腦支持的情況下提供服務。科技最新的發展將會加速推動變革 ,並進一步優化銀行和金融服務業。同時,由於絕大多數香港市民都使用金融服務,因此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其影響。」

他認為,行業的轉型有助推動業內人士加強合作和創新,箇中影響不容忽視。

現今銀行和金融服務互相聯繫。事實上,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正積極倡議開放銀行業務。這除了令各大銀行間加強合作外,還可使它們和其他非銀行企業共同合作,提供與金融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和服務。

再者,金管局去年發布的銀行業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有望鼓勵和便利更多公司跨行業合作。

運用創意
梁建文談到想像力時指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認證和區塊鏈等新科技湧現,成功鼓勵合資格的專業人士發揮創意,提出以新科技主導的商業模式和解決方案。

「客戶現在只需用『一隻手指』便可完成銀行交易或股票買賣,甚至還可自行設計用戶界面。 對於任何有想像力的人來說,萬事皆可能。但這也意味著,業界人士如想為未來的就業環境作好準備,就必須密切關注業界及科技的最新發展。」

隨著金管局發出香港首批虛擬銀行牌照,梁建文建議我們留意市場三個主要趨勢。

第一,金融服務將會更為普及。香港將出現八家以數碼平台為主體的銀行,為原先未能充份利用銀行服務的本地居民和公司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產品和服務,例如可透過手提電話申請個人貸款或虛擬信用卡。

第二,數碼科技越趨創新,創造更多銷售和服務渠道,而令客戶熟悉產品服務和滿足客戶需求的方式也會更多元。第三,傳統銀行與希望「改革」的虛擬銀行之間的競爭將愈趨激烈。

需求不斷變化
鑑於上述轉變,梁建文認為業界對人才的需求將大致保持穩定增長,但對知識型人才的需求將更加殷切。

「我預計業內的淨就業人數將會微升,但同時也會出現工作類別的改變。例如,市場對櫃員、資料輸入員、直銷人員和後勤員工的需求將會減少,因為許多例行和重複的任務將以自動化方式處理。此外,不太熟悉新科技的年長員工將面臨更多挑戰,他們可能難以過渡。」

與此同時,市場趨向自動化,「決策科學」、「人工智能投資顧問」等大行其道,意味著企業需要更多專業人士來為電腦編寫程式和「訓練」機器人。僱主還需要聘請相關人員來管理系統、釐清法律責任、商譽和信貸等種種科技引起的風險。凡此種種均離不開「人類智慧」(Human Wisdom)。

梁建文在總結年輕一代應學的技能時,提出了ABCD一詞,即年輕人大致上應要學習的範疇,當中包括人工智能和分析(AI/Analytics)、生物識別和區塊鏈(Biometrics/Blockchain)、網絡安全和網絡互聯(Cybersecurity/Connectivity)、數據挖掘和數碼認證(Data Mining/Digital Certification) 等。

「新一代職場人才還需具備『CORE』技能,」現任香港銀行學會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兼前香港電腦學會會長梁建文稱。「『CORE』一詞代表熱衷探究新事物(Curious)、抱持開放態度(Open-minded)、具備冒險精神(Risk-taking)和投入工作(Enthusiastic)。」

他還指出,業界人士、政府和大學都必須各司其職,培養未來勞動人口所需的能力和技能。

正確的教育總能為未來社會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因此,他鼓勵大學與相關行業加強合作,推出更多跨學科課程。

「我十分支持專業人士具備『雙重知識』,例如,修讀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生亦可學習另一門學科,例如商業或會計。我們未來將進入知識轉型的階段,數碼能力將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將不得不重新培訓部分僱員,鼓勵他們面對現實,適應轉變。」

梁建文

  • 亞銀國際金融集團行總裁
  • 香港銀行學會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
  • 前香港電腦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