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影响各行各业,对银行和金融业的影响更加明显。熟悉信息科技,兼从事金融服务业多年的亚银国际金融集团行政总裁梁建文,与年轻一代分享在新数码年代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我预计业内的净就业人数将会微升,但同时也会出现工作类别的改变。」
对于网上银行交易的普及、虚拟银行、无现金社会和生物识别认证等带来的优点或缺点,银行客户和普罗大众也许各有各的看法。
但我们皆知道,在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业界将面临更大的变化,步伐在未来数年会明显加快。
亚银国际金融集团行政总裁梁建文表示:「银行和金融服务业是各行各业中最受先进科技影响的行业。金融机构现时不可能在没有科技或计算机支持的情况下提供服务。科技最新的发展将会加速推动变革 ,并进一步优化银行和金融服务业。同时,由于绝大多数香港市民都使用金融服务,因此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其影响。」
他认为,行业的转型有助推动业内人士加强合作和创新,个中影响不容忽视。
现今银行和金融服务互相联系。事实上,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正积极倡议开放银行业务。这除了令各大银行间加强合作外,还可使它们和其他非银行企业共同合作,提供与金融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再者,金管局去年发布的银行业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有望鼓励和便利更多公司跨行业合作。
运用创意
梁建文谈到想象力时指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认证和区块链等新科技涌现,成功鼓励合资格的专业人士发挥创意,提出以新科技主导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
「客户现在只需用『一只手指』便可完成银行交易或股票买卖,甚至还可自行设计用户界面。 对于任何有想象力的人来说,万事皆可能。但这也意味着,业界人士如想为未来的就业环境作好准备,就必须密切关注业界及科技的最新发展。」
随着金管局发出香港首批虚拟银行牌照,梁建文建议我们留意市场三个主要趋势。
第一,金融服务将会更为普及。香港将出现八家以数码平台为主体的银行,为原先未能充份利用银行服务的本地居民和公司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可透过手提电话申请个人贷款或虚拟信用卡。
第二,数码科技越趋创新,创造更多销售和服务渠道,而令客户熟悉产品服务和满足客户需求的方式也会更多元。第三,传统银行与希望「改革」的虚拟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愈趋激烈。
需求不断变化
鉴于上述转变,梁建文认为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将大致保持稳定增长,但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殷切。
「我预计业内的净就业人数将会微升,但同时也会出现工作类别的改变。例如,市场对柜员、数据输入员、直销人员和后勤员工的需求将会减少,因为许多例行和重复的任务将以自动化方式处理。此外,不太熟悉新科技的年长员工将面临更多挑战,他们可能难以过渡。」
与此同时,市场趋向自动化,「决策科学」、「人工智能投资顾问」等大行其道,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专业人士来为计算机编写程序和「训练」机器人。雇主还需要聘请相关人员来管理系统、厘清法律责任、商誉和信贷等种种科技引起的风险。凡此种种均离不开「人类智慧」(Human Wisdom)。
梁建文在总结年轻一代应学的技能时,提出了ABCD一词,即年轻人大致上应要学习的范畴,当中包括人工智能和分析(AI/Analytics)、生物识别和区块链(Biometrics/Blockchain)、网络安全和网络互联(Cybersecurity/Connectivity)、数据挖掘和数码认证(Data Mining/Digital Certification) 等。
「新一代职场人才还需具备『CORE』技能,」现任香港银行学会金融科技委员会主席兼前香港计算机学会会长梁建文称。「『CORE』一词代表热衷探究新事物(Curious)、抱持开放态度(Open-minded)、具备冒险精神(Risk-taking)和投入工作(Enthusiastic)。」
他还指出,业界人士、政府和大学都必须各司其职,培养未来劳动人口所需的能力和技能。
正确的教育总能为未来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他鼓励大学与相关行业加强合作,推出更多跨学科课程。
「我十分支持专业人士具备『双重知识』,例如,修读信息科技课程的学生亦可学习另一门学科,例如商业或会计。我们未来将进入知识转型的阶段,数码能力将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将不得不重新培训部分雇员,鼓励他们面对现实,适应转变。」

梁建文
- 亚银国际金融集团行政总裁
- 香港银行学会金融科技委员会主席
- 前香港计算机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