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香港人力資源總監許珮雯向企業和員工分享實用建議,讓大家可為未來數碼年代作好準備

我在大學的時候,不難想像自己畢業後要從事甚麼模式的工作,現在可不同了。IDC Asia和Microsoft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香港79%的職位將在未來三年內轉型,當中60%將重新定為價值較高(higher-value)的職位,或需調整技能以滿足數碼時代的需求。換言之,在數碼轉型下,不同行業及職位的工作內容及模式均將於未來有嶄新的轉變,為我們的職業發展塑造了更多可能性。

數碼連接、設備和資訊的迅速發展促使全球的工作模式產生重大變化。對於企業、政府和每個人而言,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預測變化絕非易事。為確保我們的技能可盡量配合未來工作需要,我們必須了解變化背後的推動力,以及它們對員工及職場帶來的影響。

營商環境的變化

圖片來源:Microsoft

隨著人材、知識及技能的流動性提高,員工和合作夥伴遍佈世界各地,時間、地點、空間和結構的傳統界限瞬間變得模糊。企業的成功將有賴人與人之間的連繫,以及隨時隨地獲得所需資訊和服務。

工作環境也變得更具流動性、更靈活、更少局限。越來越多企業受共用工作模式(co-working model) 啟發,讓員工自由選擇工作場所,並為他們提供數碼協作和虛擬通訊工具,以突破地域界限。

隨著全新工作方式之興起,工作時間變得更靈活且較少規限,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已演變成工作與生活的融合。生活方式的轉變大大推動了這種融合,因為科技的迅速發展帶來無阻隔的通訊和資訊共享,範圍除了遍及同一公司的個人和群體,還可跨越多個組織和社區團隊。

我們四周的物聯網設備數量迅速增長,時刻收集大量數據。值得思考的是,我們會將數據視為個人資產還是負累?我們又可否善用這些數據所得的見解作出客觀判斷,以支持投資決策呢?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的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改變未來的工作,重塑我們的經濟,並創造出難以預測和想像的新工作方式。

企業和員工應如何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

這些趨勢無可避免,卻又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揭示了我們未來數年將面臨的挑戰,以及塑造更好工作環境的機遇。問題是:我們準備好嗎?要為未來做好準備,我們現在就應採取三個關鍵步驟。

首先,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擁抱成長心態 (Growth Mindset),相信潛力可以培養而非預定的。這意味任何人都可以改變、學習和成長。企業需要進行文化轉型,從「無所不知」(Know-it-all) 轉變爲「無所不學」(Learn-it-all)。商界領袖、員工以至所有人都需要明白成長心態的重要,時刻自我批判。自省是我們不斷進步的關鍵,畢業從來不是學習的終點。我們要終身學習,把握每個機會培養新技能。

其次,我們需要提高應變能力及效率。隨著香港和世界各地的企業展開數碼轉型,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等新技能成為未來各行各業大展拳腳的要素。 人工智能無處不在,既能用於醫療篩查,亦能幫助物流公司預測並更準確地規劃貨運路線,以及運用智能定位推行購物中心的促銷計劃等。我們都需要考慮如何提升及培養技能,以滿足未來的人才需求,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為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企業亦會使用通訊工具和雲端技術,讓員工何時何地都可與團隊溝通和協作。這種虛擬連繫的能力,以及隨時隨地工作的彈性,有助員工將工作與生活融合起來。我個人非常喜歡Microsoft這種靈活性;我們的項目團隊來自不同地區,架構和規模各不相同。透過Microsoft Teams (工作協作軟件),我們分佈在全球不同地方的同事、合作夥伴、供應商和其他各方均可隨時連繫,不受任何工作地點的限制。

第三,除在職培訓和認證計劃等傳統學習和發展項目外,企業亦需探討同輩指導、開放知識共享、按需學習等新方法,以確保員工更廣泛地掌握行業知識、政策和法規。

世界正在極速變化,我們需要以創新的方式重塑工作和工作文化的各方面,突破現狀,培養新技能。未來企業只有運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將與日俱增的數據轉化為洞察力和行動方能蓬勃發展。要成功進行這種工作環境轉型,就必須認識並盡量發揮新興技術的潛力。藉著新科技和創新思維,我們才得以培養新技能,從而改善生產力並加強協作,同時確保個人和企業作好準備,迎接未來。

圖片來源:Micr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