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將會為香港的金融業在創新產品和方案提供龐大的機遇。」
簡吳秋玉,中信銀行(國際)董事、替任行政總裁
中信銀行(國際)董事、替任行政總裁及個人及商務銀行業務總監簡吳秋玉,相信金融科技將會徹底改變零售銀行服務的模式。「未來的零售銀行服務,將會融入客戶的日常生活中。」
香港雖然已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但簡太認為,香港必須發展創新科技,以保持其國際競爭力。因此,她樂見近期例如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系統將跨銀行與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連結一起,讓用戶轉賬變得更直接簡便,而收款人亦可即時收到款項。
然而,前路仍充滿挑戰。「人才短缺的問題越見嚴重。此外,推動創新發展的同時,我們還要提升網絡安全及監管法則,當中涉及巨大的投資。」簡太說。
準備未來
簡太指出,中信銀行(國際)深信,在金融科技上作合適的投資,對該行的長遠發展及擴充十分重要。「我們相信金融科技會為我們的技術基礎架構、用戶體驗、目標市場定位等方面帶來重大的改變。」
在消費者充滿選擇的年代,中信銀行(國際)致力透過高科技方案去保護及擴大其客戶群,及突破傳統銀行物理網點的局限性,以更快的速度吸納新客戶。
「我們銀行服務的業務規劃策略,是以解決客戶當前痛點為前題,再找出最合適的科技方案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她解釋說。
去年,中信銀行(國際)推出旗艦流動程式「inMotion動感銀行」,當中突破性的服務之一,就是首間銀行為港人提供遙距開戶服務。「我們利用光學字符識別技術,去辨識香港身份證上的資料,並驗證真偽,用家更可透過即時自拍作臉部識別及完成活體檢測。此外,我們會實時進行打擊洗錢的活動審查,令用家能隨時隨地開戶,而不需親身到分行辦理手續。」
她補充說,該行亦在其他領域作策略性投資,為新興的虛擬銀行業務即將帶來的競爭作充足準備。
除了加強其零售銀行業務的科技發展外,中信銀行(國際)認為合規科技(RegTech)有助銀行簡化程序及降低成本。此外,區塊鏈的應用 - 如開戶及戶口管理的程序,將為商業及企業銀行業務帶來新的機遇。
科技創造銀行未來
簡太認為,對銀行業影響深遠的新興科技可分為「ABCD」: 人工智能(AI)、生物認證技術
(Biometrics)、雲端(Cloud)及大數據([Big] Data)。
「將『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結合到銀行業務上,能節省時間及成本,因為自動化能快速處理大量重複的工序,例如戶口開立、打撃洗錢活動審查及用戶驗收測試等。」她說。
在傳統銀行服務中,客戶需要親身到分行辦理如簽名及密碼輸入等手續以完成認證。在數碼年代,成熟的生物認證技術能大幅提升客戶在電子渠道的體驗。「在註冊服務後,客戶不用再死記及輸入多個用戶名稱及密碼,便能輕鬆使用流動銀行服務。」
雲端運算為業界提供了很多節省成本的系統建設以供選擇。「但在完全應用該種技術時,我們要認真考慮及處理不同因素例如資料保安、監管及控制等。」簡太說。
有效率地收集及應用數據是商業營運重要的成功要素,而精密且有系統的數據分析,能幫助我們了解消費者的需要,繼而推出切合所需之新產品及服務。此外,我們可利用數據去調整風險接受程度及提升我們監控欺詐行為的效率。
抓緊機遇
簡太認為金融科技的持續發展,需要一套良好的監管架構、善於培育及廣納人才的學術界及業界、加快發展金融科技基建項目及金融機構自身的不斷創新嘗試。故此,她認為大灣區的發展,將會為香港的金融業帶來無限機遇。
身兼科大校董會成員的簡太建議,香港的教育界需要培育不只是擁有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知識的專才,未來的領袖還需具備的基因,包括「ABCD」- 上進心(Ambition)、信念(Belief)、創意(Creativity) 及決心(Determination)。「所有學生應多與業界合作,學習香港以外不同業務的最佳實務範例。」她說。
「在創建『未來銀行服務』的路途上,我們透過全球管理教育聯盟(CEMS) 與科大合作。」CEMS是全球領先商學院及在業界具領導地位的跨國企業的聯盟,而中信銀行(國際)促進的互聯網銀行及數碼轉型課題硏究已經在進行中。然而這只是起步階段: 「未來將有更多合作機會。」簡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