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深信,若要追求快速、優質的金融服務業發展,必須將金融與最先進的科技深度結合。
中國光大銀行香港分行行長陳林龍

中國光大銀行香港分行行長兼香港銀行學會副會長陳林龍表示,金融科技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可為金融服務業發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亦能令傳統企業轉型或跟上全球大趨勢。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於1983年在香港成立,目前已發展為橫跨境內外、集金融與實業於一身,包括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信託、基金、期貨、金融租賃、互聯網金融等金融全牌照以及環保、旅遊、養老、醫藥、新能源、高科技、飛機租賃等實業在內的大型綜合金融控股集團。

陳林龍說:「中國光大集團已制定新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圍繞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融控股集團的戰略目標,確立了『敏捷、科技、生態』三大戰略轉型方向。」

至於集團在發展科技方面的方向及願景,陳林龍表示,就是運用大數據構建一個靈活的平台,開放資訊科技架構,以推動可持續發展。

光大集團於1992年創立中國光大銀行,總部設在北京。其後推出全國規模最大的開放支付平台─雲繳費(Cloud Payments)平台。時至今日,該支付平台提供超過4000項繳費服務,在逾300個支付渠道合作夥伴的參與下,成功吸引逾2億交易用戶。

陳林龍表示:「我們深信,若要追求快速、優質的金融服務業發展,必須將金融與最先進的科技深度結合。」

香港及世界各地

過去五年,中國光大銀行加快國際化佈局,樹立多個重要里程碑。2013年,在香港成立首家海外分行;如今的業務版圖和分行已拓展至南韓、歐洲、盧森堡及澳洲。金融科技在其國際業務拓展展的進程中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

他補充說:「金融科技不僅是溝通往來的橋樑,亦是建立合作平台的起點,以及與本地市場接軌的關鍵。」

2018年11月,中國光大銀行與易辦事(香港)有限公司(由20間香港持牌銀行聯合組成)聯手擴大雲繳費平台,香港地區繳費服務成功上線。今後,已在內地銀行開戶的內地顧客可以透過雲繳費付款給香港的商戶,因此提升了雲繳費的價值定位。

隨着金融科技應用日益普及,所衍生的風險一般更具隱蔽性、系統性、交叉性和傳染性,對銀行的影響和衝擊更難以估計。不過,陳林龍表示,中國光大銀行香港分行會不斷採取措施,預防和保障銀行與客戶的權益。

「我們會持續加強銀行的資訊系統監控及資訊安全管理、規範金融科技創新的風險管理機制、健全金融科技專項應急預案,為金融風險及科技風險的交叉滲透築牢“防火牆”。」他補充說,這是金融風險管理最重要的部分。

金融科技的影響

雖然金融科技的發展無遠弗屆,但陳林龍認為,金融科技不會改變銀行的本質。「金融科技是一種管道、一種手段,一種改變金融交易範疇的方式,但不會改變交易的本質。」

然而,陳林龍指出,銀行可利用金融科技轉型,藉此推出新產品及服務,同時提升現有產品和服務,因此可吸引更多新用戶。

銀行收集數據並進行分析,也能惠及這些新用戶。科技帶來新的可能,讓銀行可提供更便利的服務,更多樣化的選擇。舉例而言,針對低收入人群,或融資有困難的小微型企業,銀行借助金融科技可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金融需求。

金融科技除了開拓收入來源,也可以是一種工具,促使銀行在銷售及市場方面實踐更佳的客戶管理服務、經營效率更高、風險管理更佳、客戶體驗更優、營運成本更低的數字化轉型發展。

陳林龍稱:「中國光大銀行香港分行將繼續運用科技簡化營運流程、加強與科技公司的合作,並善用中國蓬勃發展的科技生態系統。我們所做的就是因應金融科技的趨勢,以及市場新增的需要迅速作出部署。」

滿足技能需要

陳林龍承認,要在本港市場物色優秀的金融科技人才實屬不易。他說,希望看到一個全面而有系統的人才培育計劃。

不過他建議,在金融科技主導的未來,年輕人若要成功,除了要具備最新資訊科技、金融、商業及銷售方面的技能,還要有思辨能力及創意。本地學院和大學除了提供金融科技課程,亦應讓學生與業界建立聯繫。企業高級管理層可積極舉辦講座,不時與學生分享業界的看法和慣例。

陳林龍總結說,教育機構亦可與企業攜手合作,設立生產及研究實驗室,開啟校企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