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files/Content/Feature Stories/Family Business/8_Roger.jpg[/img]

海外華人與散居在外的猶太人常被當地人視為左右大局的「外來者」。然而,相較4,000萬之多的海外華人,1,400萬猶太人對全球經濟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力卻更大。由筆者領導的香港科技大學陳江和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探討了散居各地的猶太人家族企業和海外華人家族企業之間的異同,發掘值得華人借鑑的地方。

海外華人和散居在外的猶太人都自強自立、勤奮上進,重視教育和家庭。眾所周知,他們掌握著大量財富,聚族而居,形成一個個關係密切的社群。他們客居異鄉,有時會遭到當地人的歧視、偏見和暴力對待。

然而,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卻與華人有根本的差異,這些差異也正是猶太人成就背後的原因。海外華人以方言群分,猶太人的凝聚力則來自宗教及文化。猶太人所表現的團結具有較廣泛的民族意識,在同胞有需要時,他們都樂意大力提供幫助。海外華人思鄉情切,常盼著回鄉歸里;而猶太人「祖國」概念淡薄,一旦定居下來,便很快融入他國。

當我們進一步比較華人與猶太人在家族企業和經營環境方面時,發現兩個族裔的差異更為顯著。

一言堂或正面的質詢?

華人家庭長幼有序,輩份嚴格。年輕一代不得質疑長輩的決定。中國文化重視尊敬長輩、維持家庭和睦。相反,猶太人則樂意與家長或長輩開明討論問題。

香港猶太家族企業安利集團(Arnhold Group)的第三代領導人丹尼•葛林(Daniel Green)先生提到:「我的童年回憶中,每逢星期五晚家中都有安息日聚餐。在餐桌上,我們辯論許多事情,無論是父親和我們談論企業事務或是我們兄弟姐妹之間的爭論。這灌輸了我們作為家庭和企業的價值觀。」

另一位猶太企業家,藥通國際有限公司(Pharmalink International Limited)主席羅伯特•邁耶(Robert Meyer)先生表示:「我們引導下一代孩子們思考和具突破思維。猶太文化中容許和鼓勵以禮貌的方式質詢權威和辯論決策。」

下一代進入家族企業與否?

這種商討的空間,會影響下一代家族成員的事業規劃。許多華人父母希望下一代完成學業後回到家族企業工作。猶太人父母則較樂意讓子女往外闖,發展自己的事業,並非一定要回到家族企業。

葛林先生認為:「為自己而工作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當然你要面對更多的壓力和責任,但同時你有更大的自由,以不同的方式為你的人生作出決定。我希望將這寶貴的機會也留給我的孩子,但前提是他們有興趣過這樣的生活。如果他們沒有準備承擔責任,這可能成為他們的負擔,剝奪他們的個人機會,破壞他們的生命。」

這種差異或許是歷史原因所致。早期的華人移民大部分是缺乏技術的工人,目的是追求經濟收益;而早期的猶太移民則主要是尋求庇護的政治難民,他們都是受過專業訓練,或是精明商人。華人家族大多一同工作謀生,而這種集體主義阻礙了下一代發展個人事業。相反,猶太移民家族擁有優厚的人力資源,令家族成員得以追尋自己的夢想和職業。

長子繼承或任人唯賢?

猶太人與海外華人散居各地,其傳承慣例也有所不同。華人傾向讓長子接管家族企業,而猶太家族則傾向擇賢而任。研究表明,長子較為循規蹈矩,善於按父母的意願行事,可能較不願冒險。

葛林家族深諳知人善任之理。葛林先生說:「我們認為家族企業應該選賢任能。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技能,家族可以加以利用。我的哥哥善於金融理財,所以他和父親一起為家族進行投資。我的妹妹在非牟利組織方面有很好的經驗,所以她處理家族慈善信託。我的教育和經驗則被視為最合適經營家族企業。」

延續或出售家族企業?

兩個民族似在家族企業的延續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我們過往的研究表明,只有少數華人家族企業能富過三代,屹立百年。但讓我們驚訝的是,猶太家族企業能屹立百年的數目更少。我們的觀察是,猶太家族並不像華人家族那樣強調企業的延續。相反,他們較側重思考財富的傳承。他們出售家族企業時沒有那麼多的糾結,並善用出售企業的資金開展新業務。這與華人的想法不同:即使企業表現江河日下,卻仍希望堅守家業。

作為一個企業家,邁耶先生的企業並非一門家族生意。「我從來沒有想過將我的企業傳給我的三個孩子,而我也不能這樣做,因為他們對此根本不感興趣。我相信在接下來的五至十年中,我的企業將被收購。我告訴孩子,我的大部分財產將會用於以色列的慈善事業上。」

談到普遍家族企業的傳承問題,邁耶先生提出:「在往時,家族企業是家庭賴以維生的救生艇。沒有它,家中各人可能要捱飢抵餓。然而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機遇處處的社會。中國文化價值要求子女必須回到家族企業,但我的問題是『為什麼?』。今天,受過敎育的新生代可以為自己作決定。他們有權選擇出售企業,利用資金做他們熱衷的事情。」

創新和企業家精神

猶太人以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能力而著稱,以色利更被譽為「創業的國度」(startup nation)。希伯來大學的一位學者認為,猶太族裔的創新精神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出於生存的壓力和後天的培養所得來的。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和居住在以色利的人民,長久以來都存在著生存的壓力。而這迫使他們追求卓越,不斷創新。

我們的研究發現,極少數能破解「富不過三代」詛咒的海外華人百年家族企業,均非常重視創新精神。香港李錦記集團的李氏家族有一項重要的家族理念,鼓勵家族在做創新抉擇時不需要有絕對把握。從百年前李錦裳發明了蠔油,到現在200多款醬料產品和最近建立健康產品產業線,李錦記家族一直實踐著跨代企業家精神。

在今日,華人家族企業應保留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同時汲取其他民族的精髓。香港科技大學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將繼續進行不同族群的比較研究,例如印度和日本的家族企業。研究成果將於不日發表。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陳江和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創辦人兼主任金樂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