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對銀行業的影響

就目前觀察,金融科技將繼續推動銀行服務市場的重大變革,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些先進數碼科技的應用,到底會為巨企帶來嶄新機遇?還是會衝擊傳統銀行的營商模式及盈利能力呢?

兩位在金融界擁有豐富經驗的銀行家及專家,分別是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地區行政總裁洪丕正先生( 身兼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Schulte Research 的創辦人兼《金融科技的來臨 - The Advent of Financial Technology》一書作者Paul Schulte 先生,對於銀行業前景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新科技的顛覆力量

Schulte 先生說:「今時今日發生的變化,背後的理念可追溯至上世紀80 及90 年代,只是當時的科技未能將理念化為現實。時至今日,科技成果讓大家歎為觀止,而對企業最大的優勢是,如今企業需要投入的資源較以前少,創造的成果卻較以前大得多。」

他將智能手機稱為重要的顛覆技術。隨著過去十年來技術成本急降,現在全球擁有的智能手機數量達數十億部,傳感器(sensor) 技術亦日漸普遍。

Schulte 先生指出:「所以,我們能夠實現的事物幾乎無窮無盡,擁有的數據亦幾乎無窮無盡。在金融界裡,新出現的可能情況包括新的信貸評級方式、新的資本配置方式、替代商業銀行的新機構、新形式的貨幣、規管公開上市公司的新方法,以及衡量市場情緒的新方式。」

洪丕正先生認為,渣打銀行現已利用最新的先進技術,改善客戶體驗,顯示渣打致力於金融科技及其在區內發展的決心。

洪先生稱:「最近,我們利用分佈式分類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完成了一項貿易融資領域的概念驗證,本港的規管機構、財務顧問公司及其他主要銀行均有參與其中。貿易及融資過程耗費大量紙張,我們將相關過程數碼化,在銀行、進出口商與貿易生態體系中的其他人士之間實現資料實時共享。」

他還指出,渣打是SuperCharger 互聯網金融科技加速器計劃的創始合作夥伴。該計劃始於2015 年,旨在支援初創的國際金融科技公司在香港及亞洲市場拓展業務。

他補充道:「最近,我們與其中兩家公司推出概念驗證計劃,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服務。」

不過,當提及金融科技的組成元素 ─ 科技,Schulte 先生質疑金融和科技的角色會否本末倒置。

銀行業的未來

Schulte 先生引用彭博的數據指:「十年前,銀行業的總市值比科技公司的總市值多50%,但時至今日,銀行的市值卻比科技公司少60%。」

在他眼中,像阿里巴巴這類企業足可動搖傳統銀行在金融界的主導地位。

「今天金融業面對的問題,正是數年前零售業所經歷過的。毫無疑問,在六年內,世界最大的銀行將會是阿里巴巴。」

他指,阿里巴巴從電子商貿平台起家,時至今日,據《金融時報》報道,該企業已擁有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而且經過17 年發展,現已成為為家傳戶曉的名字。

阿里巴巴的代表曾告訴Schulte 先生,2012 年,公司意識到智能手機將會搶走生意。「於是公司的第一要務就是 ─ 將業務轉移到智能手機平台上,專注發展。」

Schulte 先生說,阿里巴巴在智能手機上創建一個生態系統,融合「車輛登記、婚姻、死亡、出生、疾病、入院和各式購物」等服務。

他指有文獻及研究稱,歷史悠久的大型企業在面臨翻天覆地的變革時,確實難以打破過往能獲取龐大盈利的經營模式。儘管眼見有大型銀行出現萎縮,但Schulte 先生卻認同,近年銀行態度的轉變,個別銀行會主動尋求與初創科技公司合作。

洪先生認同銀行業與初創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承認許多金融科技公司有優質的產品,能提供卓越的客戶體驗服務,他估計渣打銀行與這些公司之間的合作將多過競爭。

洪先生表示:「金融科技公司能快速運用現代科技發展創新產品,但這些初創企業通常財力有限,可能較難取得客戶過去的交易紀錄。」他亦補充指,銀行擁有大量客戶,對風險管理的經驗相當豐富。「我們相信,金融科技公司與銀行的優勢融合,可提供更安全、更優質及更富效率的銀行服務,最終令社群受惠。」

他認為,渣打一向重視創新及科技運用,譬如渣打銀行在2015 年決定於三年內投資高達30 億美元,用於發展科技及系統,就是明顯例證。

金融科技的未來方向

當前數碼發展一片光明,為確保香港經濟及金融行業等領域今後得以受惠,Schulte 先生極力主張政府、大學與私營機構精誠合作,發揮所長,善用資源。

Schulte 先生說:「香港特區政府必須支持創業、支持研發、支持科技商品化,並且提供各種資助及研究設施。若認為單靠私營機構就能做到,這樣的想法未免過份樂觀。」

他以新加坡、美國及英國為例,指這些國家能真正達至上述目標。

Schulte 先生認為香港未來要保持繁榮,必須重視教育。工程學科必須與商業學科結合,而「香港科技大學在這過程可擔當重任。」

他表示,編碼知識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可行性等重要元素,應該全部納入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中,「我們應放棄學科的分類標簽,因為那些標簽已經不合時宜了。」

洪丕正先生為香港金融發展局的成員,積極參與諮詢工作,為金融業的未來挑戰出謀獻策。他以金融科技三大發展為例,認為這些發展足以重塑銀行業的面貌。

他指出:「分佈式分類賬技術是一系列的數據庫網絡,可讓多方創建並存取一個安全、透明及不可改寫的交易紀錄,過程不需要機構居中協調。」這項技術可促進合作,並有助降低風險、提高效率及削減成本。

其次,他認為人工智能可能對金融機構的每一個工序帶來裨益。「舉例而言,人工智能機械人可即時明白客戶的需要,並且立刻解答客戶的查詢,亦可根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紀錄提供個人化的投資建議,協助金融機構提高分析和防詐騙的能力。」

最後,利用指紋、聲音或其他生物特徵的生物識別技術應能提高讀取銀行結餘、信用卡及投資賬戶資料的安全性。「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不斷進步,今後銀行可在流動裝置上提供更多先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