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
就目前观察,金融科技将继续推动银行服务市场的重大变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先进数码科技的应用,到底会为巨企带来崭新机遇?还是会冲击传统银行的营商模式及盈利能力呢?
两位在金融界拥有丰富经验的银行家及专家,分别是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地区行政总裁洪丕正先生( 身兼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Schulte Research 的创办人兼《金融科技的来临 - The Advent of Financial Technology》一书作者Paul Schulte 先生,对于银行业前景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新科技的颠覆力量
Schulte 先生说:「今时今日发生的变化,背后的理念可追溯至上世纪80 及90 年代,只是当时的科技未能将理念化为现实。时至今日,科技成果让大家叹为观止,而对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如今企业需要投入的资源较以前少,创造的成果却较以前大得多。」
他将智能手机称为重要的颠覆技术。随着过去十年来技术成本急降,现在全球拥有的智能手机数量达数十亿部,传感器(sensor) 技术亦日渐普遍。
Schulte 先生指出:「所以,我们能够实现的事物几乎无穷无尽,拥有的数据亦几乎无穷无尽。在金融界里,新出现的可能情况包括新的信贷评级方式、新的资本配置方式、替代商业银行的新机构、新形式的货币、规管公开上市公司的新方法,以及衡量市场情绪的新方式。」
洪丕正先生认为,渣打银行现已利用最新的先进技术,改善客户体验,显示渣打致力于金融科技及其在区内发展的决心。
洪先生称:「最近,我们利用分布式分类账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完成了一项贸易融资领域的概念验证,本港的规管机构、财务顾问公司及其他主要银行均有参与其中。贸易及融资过程耗费大量纸张,我们将相关过程数码化,在银行、进出口商与贸易生态体系中的其他人士之间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他还指出,渣打是SuperCharger 互联网金融科技加速器计划的创始合作伙伴。该计划始于2015 年,旨在支持初创的国际金融科技公司在香港及亚洲市场拓展业务。
他补充道:「最近,我们与其中两家公司推出概念验证计划,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
不过,当提及金融科技的组成元素 ─ 科技,Schulte 先生质疑金融和科技的角色会否本末倒置。
银行业的未来
Schulte 先生引用彭博的数据指:「十年前,银行业的总市值比科技公司的总市值多50%,但时至今日,银行的市值却比科技公司少60%。」
在他眼中,像阿里巴巴这类企业足可动摇传统银行在金融界的主导地位。
「今天金融业面对的问题,正是数年前零售业所经历过的。毫无疑问,在六年内,世界最大的银行将会是阿里巴巴。」
他指,阿里巴巴从电子商贸平台起家,时至今日,据《金融时报》报道,该企业已拥有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而且经过17 年发展,现已成为为家传户晓的名字。
阿里巴巴的代表曾告诉Schulte 先生,2012 年,公司意识到智能手机将会抢走生意。「于是公司的第一要务就是 ─ 将业务转移到智能手机平台上,专注发展。」
Schulte 先生说,阿里巴巴在智能手机上创建一个生态系统,融合「车辆登记、婚姻、死亡、出生、疾病、入院和各式购物」等服务。
他指有文献及研究称,历史悠久的大型企业在面临翻天覆地的变革时,确实难以打破过往能获取庞大盈利的经营模式。尽管眼见有大型银行出现萎缩,但Schulte 先生却认同,近年银行态度的转变,个别银行会主动寻求与初创科技公司合作。
洪先生认同银行业与初创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承认许多金融科技公司有优质的产品,能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服务,他估计渣打银行与这些公司之间的合作将多过竞争。
洪先生表示:「金融科技公司能快速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创新产品,但这些初创企业通常财力有限,可能较难取得客户过去的交易纪录。」他亦补充指,银行拥有大量客户,对风险管理的经验相当丰富。「我们相信,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的优势融合,可提供更安全、更优质及更富效率的银行服务,最终令社群受惠。」
他认为,渣打一向重视创新及科技运用,譬如渣打银行在2015 年决定于三年内投资高达30 亿美元,用于发展科技及系统,就是明显例证。
金融科技的未来方向
当前数码发展一片光明,为确保香港经济及金融行业等领域今后得以受惠,Schulte 先生极力主张政府、大学与私营机构精诚合作,发挥所长,善用资源。
Schulte 先生说:「香港特区政府必须支持创业、支持研发、支持科技商品化,并且提供各种资助及研究设施。若认为单靠私营机构就能做到,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份乐观。」
他以新加坡、美国及英国为例,指这些国家能真正达至上述目标。
Schulte 先生认为香港未来要保持繁荣,必须重视教育。工程学科必须与商业学科结合,而「香港科技大学在这过程可担当重任。」
他表示,编码知识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可行性等重要元素,应该全部纳入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中,「我们应放弃学科的分类标签,因为那些标签已经不合时宜了。」
洪丕正先生为香港金融发展局的成员,积极参与咨询工作,为金融业的未来挑战出谋献策。他以金融科技三大发展为例,认为这些发展足以重塑银行业的面貌。
他指出:「分布式分类账技术是一系列的数据库网络,可让多方创建并存取一个安全、透明及不可改写的交易纪录,过程不需要机构居中协调。」这项技术可促进合作,并有助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及削减成本。
其次,他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对金融机构的每一个工序带来裨益。「举例而言,人工智能机械人可实时明白客户的需要,并且立刻解答客户的查询,亦可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纪录提供个人化的投资建议,协助金融机构提高分析和防诈骗的能力。」
最后,利用指纹、声音或其他生物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应能提高读取银行结余、信用卡及投资账户数据的安全性。「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银行可在流动装置上提供更多先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