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科大商學院與紐約大學Stern 商學院合辦的環球金融理學碩士課程邁進十周年,印證課程十載耕耘的成果,為瞬息萬變的金融業培育專業人才。為慶祝課程開辦十周年,逾百位應屆課程學生、校友、教職員及貴賓於5 月6 日聚首科大,參加由學界與業界專家主持的座談會,並於會後共晉晚宴。

剖析金融業未來

哈佛商學院金融管理學教授兼科大商學院客席教授Christopher Malloy 為會議揭開序幕,闡析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他解釋行為金融學屬金融學的新領域,結合行為心理學與經濟學的元素,藉以研究投資者在金融市場的行為,特別是當投資者面對風險和不明朗因素時所作的判斷。

科技不斷推動金融業創新,但同時亦為業界帶來顛覆影響(disruption)。在紐約大學Stern 商學院教授David Yermack 主持的分組座談會上,多位專家就金融科技如何改變金融機構生態及影響市場運作,分享了不同的觀點。講者包括宏利香港行政總裁萬士家先生,以及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高級總監兼風險及策略組主管比妮諾藍女士,他們均指金融科技影響傳統的金融策略運作,引起與會者熱烈討論及提問,希望藉此加深瞭解這個金融界的熱門話題。

回應「去全球化的世界」

紐約大學Stern 商學院環球金融理學碩士課程學術主任Menachem Brenner 教授亦親臨香江,除慶賀課程成立十周年外,並主持分組座談會,探討「去全球化」大趨勢下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期間闡析了金融市場在美國大選期間及英國脫歐公投前後的波動情況,並藉這次來港的機會與區內傳媒分享有關他對波幅指數的精闢見解,他指波幅指數的高低並非市場走勢的指標。Menachem Brenner 教授當年提出的波幅指數概念演變成為了今天的 VIX 指數。

PIMCO Asia 高級副總裁兼環球財富管理香港零售業務主管趙小寶先生,本身是科大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生,他以固定收入投資者為例,在研究金融市場時,如今除需閱讀彭博的金融報告外,還需一併考慮政治氣氛,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Twitter) 的發文正是一例。他說:「投資者必需追蹤特朗普的推特發文,以便宏觀分析地緣政治關係及美國的內部政策。」

恒生銀行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先生是環球金融理學碩士課程的2008 年畢業生,也是「去全球化金融市場」座談會的其中一位講者,他向與會解釋環球金融危機如何影響今天亞洲的投資情緒和風險承擔意願。「低息環境令資產價格上漲,但審慎的投資者卻未能從中受惠。」陸氏說。

Patria Investments 亞太區主管Patryck Pimpao Merhy先生是環球金融理學碩士課程的2016 年畢業生,也是本座談會的成員,他告訴與會者拉丁美洲制訂了有利投資者的政策,成功吸引大批投資者搶佔先機,當中不乏亞洲區的投資者。「撥開外界對拉丁美洲的一些負面看法,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堆空談,而是一些實在的新機遇。」他提醒與會者,拉丁美洲有近六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合計超越德國及日本,僅次於中國,他說:「假如拉丁美洲是個國家,她的國內生產總值足以躋身世界第三大。」

國際金融專家網絡

科大及紐大Stern 商學院環球金融理學碩士課程學術主任Kasper Meisner Nielsen 教授( 左) 及Menachem Brenner 教授與一眾舊生及嘉賓齊賀課程成立十載

環球金融理學碩士課程於2007 年在兩所知名學府的合作下正式開辦,提供真正的環球金融課程,致力培養學生具備在金融界發展所需的技能和知識,令他們擁有克服環球金融市場挑戰的能力,。課程的畢業生會獲頒發聯合學位,並同時成為科大及紐約大學的校友。課程為期一年,共分七個學習單元,其中四個會在香港授課,兩個在紐約,一個在上海。

課程由資深學者教授,透過互動授課方式、真實案例研究及綜合項目,為修讀課程的學員提供指導。迄今,共有來自30 個國家逾400 位學員修畢課程,學生平均工作經驗達十年以上,校友遍及全球。

科大環球金融理學碩士課程學術主任Kasper Meisner Nielsen 教授為十周年慶祝會議作結,強調校方會不斷檢討課程內容,務求讓學員掌握到新知識和技能,例如最近便增設了有關金融科技和行為金融學的課程,與時俱進。

「金融科技革命勢必引發金融業產生巨變,包括引起不少有關業界就業前景的疑問。不過,相信新的轉變亦會湧現新的機會,只要作好充分準備便能把握新的機遇。」Nielsen 教授作結說。

聲明

根據《非本地高等及專業教育(規管)條例》,環球金融理學碩士課程屬獲豁免課程,個別僱主可酌情決定是否承認這些課程可令學員獲取的任何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