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files/8a.jpg[/img]
在許多創業家族中,業務本身就能把一家人凝聚在一起。然而,隨著新生代接手管理企業,又或是家族退出業務運作,家族同甘共苦的意義便可能不復存在。
面對這些轉變,如何才能確保家族成員聚而不散?
在近期一次培訓課程中,香港家族辦公室的翹楚與中國內地家族企業主分享他們的研究和經驗。
「家族辦公室的理念源於西方,但若加以變通,因地制宜,或許能成為華人家族的粘合劑,賦予家族成員新的共同身份。」科大陳江和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主任金樂琦教授表示。
家族辦公室旨在管理家族事務,尤其是保護家族財富、家族名聲和價值,以及維持家族和諧,一般由家族成員和/或職業經理人負責日常行政及管理工作。
新生代年輕有為 堪當理財大任
「讓新生代來管理家族財富挺有意思,而且無論如何,這些財產終究也是歸他們所有的。」金樂琦教授表示。金教授的兩個兒子,金昌民與金昌尉,作為管理合夥人共同管理Violet Hill Partners。
[img]/files/8b.jpg[/img]
「起初,我很擔心他們兄弟不合,」金樂琦教授表示,「但事實證明,儘管兩人性格迥異,他們兄弟倆合作得出奇愉快。」金昌民認為,這要歸功於他們兩兄弟互相尊重,而且他們的投資理念和對待風險和機遇的態度也不謀而合。
若管理得當,不論是血親還是姻親,家族辦公室都能使家族團結一心。
王本義妻子的家族企業榮利聯合在印尼製造18K 金首飾。「由於我曾在安永及甲骨文工作,擁有豐富的理財經驗,他們將家族資產交由我打理,我亦同時兼顧企業財務營運。」他表示。王先生能在企業內設的家族辦公室中大展所長,令他感到自己已成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鑑於華人社會很少將企業資產與家族或個人財富分開,因此,設立家族辦公室可有助管理與公司並存的家族資產,而無需另設一間法律實體。
樂善好施 薪火相傳
一些家族選擇設立家族辦公室推動慈善事業,另有一些家族則選擇設立基金會,但與家族辦公室保持聯繫。不論採用何種方法,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創業一代的遺志,同時賦予子孫和社會新的意義。
葉氏家族慈善機構主席馮葉儀皓女士是公益創業的支持者。葉氏家族歷來樂善好施,但過去的公益善舉較缺少規劃。其後,家族通過外聘顧問,重新規劃慈善捐獻的願景和目標。
[img]/files/8c.jpg[/img]
馮女士表示,「現在,我們大致上已改變了長輩們單純捐款的行善方式,並追隨我們明確的使命:透過教育和推動社企,提升年輕有為新一代的能力。」。
監督家族 管治體系
家族辦公室的另一關鍵作用是監督家族管治體系。掌握聯泰國際集團的陳氏家族四代同堂,當中包括來自六個分支共50 位家族成員。陳氏家族日趨複雜龐大,亟需尋找良策,規整家族事務和作出必要決策。
「我們根據家族價值觀制定了家族憲章,並建立起相關架構和政策。這些都是家族管治體系的硬件。」聯泰國際集團副主席陳亨利表示。
[img]/files/8d.jpg[/img]
「家族情感和身份認同等軟性因素的作用亦相當重要,」他表示,「很多時,我們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作出決定。我們每年闔家出遊,每週舉行家宴,透過這些社交活動鞏固家族關係。」陳氏家族辦公室由非家族成員許仲瑩出任總監並負責日常管理,協助推行有關政策並確保一切井然有序。
任人唯賢 意義重大
聘請「外人」來管理家族事務在華人家族中仍屬鳳毛麟角。職業經理人往往需放棄在跨國公司工作可得到的權力和地位。
「華人不會輕易相信外人,更遑論讓他來管理整個投資組合。」唐家榮先生如此表示。唐先生是安利(香港)管理有限公司(陳婉珍博士的家族辦公室)的非家族行政總裁。
唐家與其東主之家相識三代,唐先生得到對方信任的顧問力薦,獲委此重任。除履行一般職責外,唐先生亦啟導家族後輩,訓練他們的商業頭腦,防範家族紛爭於未然。
香港科技大學陳江和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已就家族辦公室舉辦多次培訓課程,分享其就各項家族企業議題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