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files/Content/Uploads/042-e655795b-e1b9-4c22-8e3e-b6d386faf57d.jpg[/img][img]/files/Content/Uploads/015-4b0cea64-bac3-4c71-9170-8ea086744932.jpg[/img]
品牌如何能在網站或超級市場上成功吸引消費者?背後原來大有學問。
科大商學院市場學系副教授雲達蘭(Ralf van der Lans)先後於香港及荷蘭利用眼球追蹤儀器進行實驗,研究消費者購買習慣與品牌顏色、擺放位置、廣告等關係。
善用網上搜廣告有助網購
雲達蘭教授於去年在本港研究網上搜尋引擎廣告的影響,安排130名科大本科同學觀看4個不同網上廣告後,再在網購網站中,找出指定品牌的相機、香水、鞋、太陽眼鏡及手錶;結果發現如廣告展示品牌產品圖片,測試者看過網上搜尋廣告後,在網購時找到該品牌貨品的時間可縮短20%。
雲達蘭教授表示,有看過圖片的測試者約用5秒左右,就找到該品牌產品,沒看過則要8秒,而圖片愈大,效果愈明顯;但如廣告設計與網站太相似,難以辨識,廣告的效力卻又會被「削弱」。
擺放產品應集中於視綫水平
雲達蘭教授早前在荷蘭招攬109名測試者,給予他們10秒時間,在「模擬超市貨架」上找出指定品牌洗衣粉,並以紅外綫追蹤他們的眼球移動情況,結果發現,三分二測試者的注意力會受店內擺設,以及產品特徵影響。
他建議擺放產品時,應集中於視綫水平位置,而設計產品時「避免模仿行業龍頭大佬的設計」,以某兩大牌子汽水為例,新產品應避免使用紅色,因這顏色已成為他們的象徵標誌,否則會被消費者忽略。
雲達蘭教授稱眼球追蹤對製造業、零售業、網站及市場調查等公司均有優勢,可分析顧客心態以促進營銷效果。他指現時技術日趨成熟,預期將有更廣泛的應用途徑。
另雲達蘭最近與本港報章(蘋果日報、經濟日報、文匯報、大公報、信報)分享研究結果,希望更多人認識眼球追蹤技術對市場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