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為學生提供忙裡偷閒的機會,但兩名科大商學院本科生張軒棋(Kelly)及李葆茵(Angel)卻爭取學習機會,選擇參與一項既能發揮所長,又饒富意義的「學習活動」,實現對社會的貢獻與關懷。
由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及希慎興業有限公司合辦的「希望企劃─希慎少數族裔青年社企比賽」屬科大商學院其中一個帶學分的「社會責任項目」本科課程。該項目由2008年起開辦,多年來獲希慎贊助及作活動顧問,而擁有豐富社會服務經驗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一直為課程的社企夥伴。
今年Kelly 及Angel聯同其他四名商學院同學報讀課程,獲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安排擔任六隊少數族裔中學生的導師,各隊需就自己提出的社企項目制定可行商業計劃。所有建議項目均需以少數族裔為服務對象,各隊提出了包括文化和環保推廣、職業培訓、膳食服務等主題項目。
[img]/files/Content/Uploads/FOX_2511-e4c1b681-bfae-428a-ad61-e5418eff0e84.JPG[/img][img]/files/Content/Uploads/20140825_171521-b42902eb-cc92-4227-a3d3-2368551aec46.jpg[/img]
在開展輔導工作前,參與的科大同學先要接受一連串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設計的導師培訓活動,讓各人認識社企概念和少數族裔文化特色,以及青少年的培訓和輔導技巧。
Kelly 及Angel負責帶領的隊伍分別以「二手書回收」及「手工藝教授」為項目主題。她們詳細審閱學生的建議後,發現當中有不少「瑕疵」。
Kelly表示:「我對建議項目所能創造的社會價值及可持續性有保留,但隊員對自己的項目充滿自信,因此我需花點心思,避免直接提出有機會打擊士氣的問題,而是透過一些可令他們有機會反思的問題,鼓勵各人盡力解釋或改善項目的不足之處。」
這策略令Kelly 與隊員建立更佳默契。除獲得輔導青少年的實際經驗外,她在課中亦得到一些新的體會,包括學懂尊重不同族裔的文化及團隊間的多元意見,例如認識在少數族裔間營商時族群關係的重要性。
另一位科大生Angel 則採取另一種策略帶領團隊。她負責的隊伍爭勝心強,但時間把握和決策方面則稍有不足。
Angel 表示:「我傾向採用較嚴厲的方式,清楚釐定在活動中導師與學員的角色和責任,並要求他們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某些工作。」
Angel 和Kelly除為自己的隊伍提供輔導服務外,更與學員一起參與在科大校園舉辦的實用創業培訓,一起學習撰寫業務計劃、演說技巧、市場及品牌推廣,以及創業所需資源等,以備各隊迎戰課程最後階段的習作 ─ 透過比賽解釋他們的社企計劃。
Angel 的隊伍憑可行的建議計劃及熟練的演說技巧,奪得比賽冠軍及三萬港元現金獎。Angel對隊伍出色的表現感到欣喜,但認為所有參與活動的科大同學都是「贏家」─ 課程令他們有機會應用所學的顧問和管理技巧、認識社企運作及少數族裔的特色。
科大商學院一直積極透過豐富的學習體驗活動,鼓勵學生多接觸社會各界、關心社區及貢獻所長。Angel 和 Kelly深信她們已成功透過活動,令一批中學生更了解知識的力量、更重視高等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