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普羅大眾思維,是營商成功秘訣之一。掌握大眾對不同資訊和市場狀況的反應,是決策過程的重要一環,不單有助企業推動業務增長,對更整體社會和經濟發展也有禆益。
在這個領域進行研究的學者,可從研究工作中獲得之滿足感,價值不下於寶貴的研究成果;然而,若要引起其他人對研究的共嗚,研究人員需要運用其經驗、毅力以及精湛的研究技巧,彰顯其研究項目之真實及應用性。
[img]/files/Content/Uploads/c1-9bef287c-0a6b-49a4-a0cd-67f00bc9a82f.jpg[/img]
香港科大商學院市場學講座教授、劉鑾雄慈善基金商學教授石豁達(Jaideep Sengupta)專門研究消費者行為學,尤其是消費者心理學。石豁達 教授對這方面的研究充滿熱誠和使命感。他表示:「我一直醉心研究消費者思維,希望了解大眾對不同資訊作出某種反應的原因和原則,尤其是我們如何應對想要影響我們的人……我研究當中的成功或失敗因素,分析背後原因。在研究過程中,我觀察到一些看似違反人類直覺的現象,乍看之下似乎令人難以索解,但這些疑團卻成為了推動我繼續研究的動力,我的主要工作正是要解釋一些出人意表的現象。」
石豁達教授的研究工作往往不單只是由他一人構思出來。石豁達教授表示:「其中一些構思來自我在科大的一些優秀博士生。我往往被這些博士生的想法所吸引,然後與他們一起研究。」
石豁達教授其中一個近期的研究項目是關於大眾如何回應別人的阿諛奉承。我們一般認為奉承讚美應該難以奏效,過去的研究結果亦顯示大眾能夠看穿奉承之詞。然而這種假意奉承方式一直歷久不衰,究竟原因何在?
當時石豁達教授與現於荷蘭蒂爾堡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博士生陳苡羚決心探索箇中原因。他們研究發現奉承讚美會觸發兩種不同反應:受眾首先產生一個較為合理的反應,知道對方意圖影響或擺佈自己;然後產生一個較不理性但更較為人性化的反應,就是欣然接受對方的讚美。石豁達教授和陳苡羚發現第二個反應會自然產生。
石豁達教授表示:「我們希望透過研究了解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第一個反應是理性而負面;第二個反應則是較正面,自然產生而且處於個人意識之外。我們發現了一個奇妙之處,就是這個自然產生的正面反應能夠推動受眾往後的行為。」石豁達教授和陳苡羚發現,雖然商店內的顧客能夠看穿推銷員的意圖,但他們很有可能會因為這些阿諛奉承而在數日後折返購買有關產品。
這項研究顯然對各類市場推廣有重要啟示,尤其適用於銷售環境,甚至管理及其他涉及人際技能的領域;但對於現已擔任助理教授的陳陳苡羚博士來說,進行這次研究時學到對研究工作需有嚴謹的態度,這領悟與研究結果的實際價值同樣重要。她表示:「這次研究啟發了我的批判思維。石豁達教授一直強調我們在研究時要應用深層次分析邏輯。作為從事高水平研究的工作者,我們必須有能力在面對其他人的質疑時捍衛自己的研究。」她補充,在蒂爾堡大學的學生亦對其研究成果產生了濃厚興趣。
石豁達教授另一項與社會大眾有直接關係的研究課題,就是探索我們如何抵抗誘惑,尤其是美味可口但有損健康的零食。體重超標已成為不少較發展國家人民要面對之共同問題,其中一個主要成因是我們面對美食時無法自制。石豁達教授研究探討多種有助我們增強自制能力的技巧,其中一個簡單而有效的秘訣,就是回想自己上次受不住美食誘惑的情景。此舉有助我們克服眼前美食的引誘,因為這些回憶令大家感到以往已滿足了自己的「享受目標」。
石豁達教授亦提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概念──不斷克制自己未必是最好方法!現時石豁達教授正與其博士生陳方圓攜手進行一項研究,發現「偶爾放縱自己」或許是較明智的做法。是項研究發現,若受眾能夠減輕放縱食慾所帶來的罪惡感,例如所享用的朱古力甜品是朋友送贈而非自己購買,那麼這些行為帶來的樂趣可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從而令人精神振奮,繼而引發其他正面效應:是次研究對象因為這些低罪惡感的放縱行為而令創意顯著提升,在創意測試中表現比較理想,而且亦更有效抗拒其他誘惑。
雖然石豁達教授進行研究的出發點未必是為了要直接應用於商業社會,但看見自己的研究結果能得以應用,無疑值得十分高興。石豁達教授有另一個與商界、政府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有密切關聯的研究項目,就是研究受眾根據病徵自我評估健康風險的現象。研究與當年仍是博士生的嚴登峰一起進行。現時嚴登峰已成為聖安東尼奧德州大學助理教授。
石豁達及嚴登峰探討人們為何時常過度憂慮自己的健康狀況,但評估其他人的狀況時卻較為客觀。他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自我負面肯定 (self-negativity)。根據他們的發現,解釋水平理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就是解構這種自我負面肯定的關鍵。石豁達教授指出:「解釋水平理論認為當我們進行自我評估時,主要著眼於自己掌握的具體資訊,但會忽略較為抽象的訊息。在評估健康狀況的處境中,我們擁有的具體資訊就是各種病症的徵狀,但一般人患上這些病症的染病率卻屬於被忽略的抽象信息。」
比方,發燒及頭痛都是一般流感的症狀,同時也是豬流感的病徵,兩者分別是人類感染豬流感的可能性遠低於普通流感。然而,當人們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時,往往會忽略豬流感染病率較低的資訊,因此當一個人出現普通流感的症狀時,便會杞人憂天地想像自己染上豬流感,原因是他們單單著眼於病徵,完全忽略了豬流感染病率較低的事實。這種自我否定或會導致不必要的焦慮和擔憂,更不消說會增加健康成本。
這項研究結果明顯與醫療服務供應以及降低成本息息相關。他們與多位醫生分享有關研究成果,獲得正面回應。這次研究確認了患者接受醫生診斷的好處,遠勝於他們錯誤地自行評估病情。由真正醫生進行診斷而不是自行搜尋Google了解病情,可帶來許多優點,不單因為醫生擁有專業知識,而且醫生比我們的自我評估更客觀,在診斷時會同時考慮其他因素,例如有關病症的染病率,而不會單單著眼於病徵,就如我們評估別人病情時一樣客觀。
回顧在科大修業的日子,嚴教授表示:「石豁達教授對研究工作滿腔熱誠,喜歡尋根究底探索真相。這股熱誠有很強的感染力。他向我們教授了許多優良的研究技巧,例如從多個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以及在討論其他人的研究時要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不要只懂直斥其非。」此舉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通過討論、提出恰當問題及交流經驗,讓學生獲得所需的思考工具,從而培養他們獨立進行研究的能力。
嚴教授認為科大商學院極之著重研究。他表示:「該校國際化的教授團隊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席學者,對擴闊研究視野十分重要,跨學系的課程也是不可或缺,這種文化令我獲益良多。」
自1996年開始在科大任教的石豁達教授,與當年為其博士學生的陳苡羚及嚴登峰現已成為朋友,並且繼續攜手合作進行研究工作。
石豁達教授認為讚美別人能夠產生良好功效,並給未來企業管理層一點建議:「不要吝於提出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