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邀請參與者試飲啤酒的研究,取得的結果不單有趣,且有助我們加深認識自己的偏好。
這個問題對消費品市場的價值意義重大,因為人的偏好會隨時間改變,主要受例如「生物」、「反復接觸」、「資訊目標」和「社會學習」等不同個人體驗所影響,我們對影響體驗的因素已有所研究,,但涉及體驗性質的研究卻不多。
Steve Hoeffler、Dan Ariely、Pat West和Rod Duclos推測,體驗的廣度和深度對人們如何發現自己的偏好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
他們認為:“知道偏好會變,與知道如何及為何發生變化,是兩回事。關於體驗所起的作用,研究甚少,因此我們嘗試填補這空間,將‘體驗’再分為兩個新的次級構念:體驗的強度和廣度。”
強度(深度)體驗指消費者對產品某特定範疇在數量和頻密程度上的體驗,而廣度則指對該類產品的不同種類體驗。作者認為廣度的影響最深遠,因為更廣的接觸體驗會提高消費者的辨別能力,使他能辨別產品的細微區別。
他們通過四項研究來檢驗這一觀點。前兩項研究以啤酒作為研究產品,要求參與者先說出自己喝啤酒的年數、一周喝多少啤酒、經常喝的啤酒品牌,以及嘗試過的啤酒種類(如lager 或ale 兩款啤酒)的數量。
然後要求他們閉上眼睛,根據啤酒的品質,排列啤酒和啤酒出產國的名次,從中取得體驗結論。研究人員比較參與者的答案,看他們確定和欣賞優質啤酒的能力。
試驗結果充分支持作者的主要假設:體驗廣度高的參與者比體驗廣度低的參與者能更有能力確定和欣賞優質產品,更有能力預知/確定優質產品。
研究人員用橙汁做了一項類似的實驗,這實驗側重於體驗的強度,要求參與者在品味測試中識別自己喜愛的品牌。體驗廣度高的參與者則更有能力識別自己喜愛的品牌,這一點雖然令人驚訝,但與預測吻合。
最後一個實驗利用香水,這個實驗集中調查參與者的強度和廣度體驗。研究人員讓他們接觸不同香味,並向他們提供資訊,包括名稱和香味的種類(柑橘香味、東方木質香味或柔和花香香味)。一些參與者收到同一香味的多個產品,其他人則收到所有三種香味的產品。要求一些參與者嗅香氣四次,另一些人則只能嗅一次。
這實驗再次證明廣度體驗能更有效預測或認識自己偏好的能力。
研究結果對管理人員有深遠意義,特別是已有其他研究證明,當消費者初次接觸某類產品而留下良好印象時,他們往往會收窄產品的搜尋範圍,進而減小探索其他選擇的範圍。
作者在總結表示:“我們可如何鼓勵消費嘗試新的體驗,令他們可在某產品範疇上建立自己的偏好?Groupon和其他少數促銷公司以優惠價格鼓勵消費者嘗試新的產品,就是拓展消費者體驗的一個好例子。我們的研究證明生產商不僅可向一個新的客戶群體介紹產品或服務,而且可改變或加快消費者喜歡個別產品的步伐。”
BizStudies
如何發現自己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