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在作出購買決定前,消費者每次選購都面臨多重選擇。制造商力求通過產品設計、品牌塑造、營銷推廣和分銷的方式影響這些決定,但他們也會獲益於思考消費者的深思行為在幫助其作出是否購買的決定時所起的作用。

這是郭亮和Juanjuan Zhang在一項研究中提出的主要建議。這項研究以先前的發現為出發點,即人們往往不會在決策過程發現自己的偏好。因此,人們賴以作出決定的偏好取決於特定的選擇背景。

作者說:“我們假設,從選擇背景到偏好的映射中,深思起到中介的作用。這是因為深思成本很高。它消耗有形的資源,費時,甚至單是思考行為也是有成本的。於是,只有在選擇背景為其提供足夠的動力時,消費者才願意思考。”

正如作者在建模過程中所證實的那樣,動力可來自產品設計和公司策略。視目標而定,公司可以通過調整品質和定價來引發或抑制深思。

“在戰略層面上,公司可以有選擇地以不同的產品針對高端和低端群體,或以單一產品服務於整個大眾市場。公司若要獲益於選擇性定向,消費者必須深思並確定自己屬於哪個群體才行。公司若要選擇大眾營銷,消費者必須不願意深思才行;如果消費者願意深思,那麼公司就需要通過選擇性定向來挖掘異質的消費者價值。”

這些策略需要運用不同的手段。如要激發深思,則各種產品彼此之間需有顯著的差異,因此,公司必須在各種產品之間保持品質差異。此外,他們應該降低高端產品的價格,給人以劃算之感,吸引消費者深思自己是否確實有高端消費的需要。

如要抑制深思,則品質和價格都應降低,以低端低值的形像示人,使消費者能在衝動中輕松購買。

這些策略對利潤率的影響各不相同。引發深思帶來額外盈余。公司通過選擇性定向可以獲取其中的部分盈余,但必須留出足夠的盈余來激發消費者的動力。他們必須牢記引發深思的成本。作者說:“如果深思的成本不是很高,而大眾營銷則成本高昂,那麼公司應該選用選擇性定向。”

他們還注意到深思有另一個影響:公司利潤、消費者盈余和社會福利都可能隨深思成本上升,這說明為消費者了解自己的偏好提供便利不一定會令公司、消費者或社會獲益。

這一研究得出的主要教訓是,公司如果忽略深思可能會犯錯誤,付出高昂的代價。如果公司選用選擇性定向,但低估了深思成本,則其產品線可能不足以激發深思。作者說:“消費者會保守地避免高端消費,而公司則會以一種沒有需求的高端產品過分細分市場。”

但是,如果公司采取大眾營銷手段,並高估深思的成本,則“其產品可能給人以過於高端的印像,使人不會不假思索就購買。消費者可能會在購買前深思,並只有認為產品的確物有所值時才會購買。因此,公司推出一種對某些消費者而言品質過高的產品,會對市場細分不足。”

作者建議公司在依據市場調研數據設計產品時應審慎行事,因為實際生活中的消費者可能仍需在購買時深思。

作者說:“市場調研的受訪者,在深思成本以及其他變量上,最好應具有目標市場的代表性。如果有較強認知技能或對偏好有自我意識的消費者過於頻繁地接受調查,數據就可能會有問題。此外,市場調研應向參與者提供激勵,使深思程度與實際做購買決定時相當。”

作者最後說,本文盡管為消費者深思這一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領域帶來洞見,但在理解消費者深思行為在制定公司產品線決定中所起的作用時,應該視為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