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個股期權總體上看可能與指數期權相似,因為它們都受同樣的基本面推動,且其價格也以同樣的方式受到風險的影響。但它們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它們通常由兩種不同群體的人交易,這些群體動機各異,進而影響到其期權交易和定價的方式。

在一項推動股票期權和指數期權之交易與定價因素的研究中,Michael Lemmon和倪肖艷證實,這些動機如何導致各群體的不同行為。

以前的研究發現,標普500指數期權的交易大多涉及認沽期權,這表明機構投資者在對沖市場下跌,但對個股期權,票對沖交易只極小比例。在此基礎上,作者考察了4800多家美國公司1990-2010年期間的資料,並將這些資料與投資者情緒的衡量指標和其他變數加以對比。

他們發現:“不成熟投資者活躍地進行個股期權交易,他們使用期權似乎主要是為了對未來股價波動進行投機。當個人情緒高漲,且跟隨市場回報很高時,他們往往會通過建立期權倉位,來增加股票持倉,特別是價外期權。

“相比之下,指數期權交易更多由老練投資者(包括公司自營交易員)的對沖需求所引起。這些交易員的行為似乎更像莊家,且採取反向操作。”

作者衡量了通過對個股期權的正持倉需求,以及對標普500指數期權的正持倉需求,所交易的期權。他們證實,當情緒和後繼市場回報高漲時,投資者增加了股票期權,但指數期權交易與這些因素無關。期權定價顯現出非常相似的規律。

作者說:“定價影響在股票期權中更為明顯,投機交易集中度更高,股票回報波動性更大,且波動性的波幅很大。”

這些結果凸顯出證券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作者說:“由於投資者類型的成分不同,個股期權和指數期權市場互相隔離,這一發現與這一觀點一致:與基本面無關的因素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影響證券價格。”

作者補充說,他們的研究與認為指數期權可能也受制於行為偏差的其他發現並不矛盾。“相反地,我們推測,指數期權的價格較少受制於噪音交易員的行為偏差。”

總體而言,本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說明情緒和市場回報影響到個人投資者活躍交易的證券的需求和定價,但對於由理性投資者的對衝動機帶動需求的證券而言,情緒和市場回報對價格幾乎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