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特別是意外的現金流,使人不禁要問公司是如何使用這些資金的。投資?分紅?減少債務?哪種可能性更大?資金緊張的公司使用資金的方式是否不同于資金寬裕的公司? 
Sudipto Dasgupta、Thomas H. Noe和Zhen Wang的一項研究檢驗了這些問題。結果表明,現金流既有短期效應,也有長期效應。公司最初把資金用於減少債務,並累積庫存現金,然後從長遠出發,把更多的資金用於投資。資金寬裕的公司投資額更大,原因是他們更易於籌集外部融資,用於支持投資。 
這種做法的魅力在於,減少債務和增加庫存現金使公司在放款人和投資者眼裏都更有吸引力。 
作者說:「額外的現金流使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有更好的流動性,從而減輕將來的融資限制。此外,通過減少[短期]外部借款,公司可以避免將來借債過多,進而可以增加投資,並導致額外的外部融資。」 
作者考查了1971至2006年期間3,845家美國公司經過現金流衝擊後第一、第二和第三年的資料。他們重點考查營運現金流的四個主要用途 - 持有現金、減少外部融資、投資和分紅。 
第一年,現金流每增加一美元,就立即儲蓄36美分。這些錢在隨後兩年裏用掉了一些,但是公司最終仍然在庫存現金中平均持有25美分。 
公司還把額外現金流中的很大一部分用於減少外部融資:現金流增加一美元,外部融資就被取代50美分(但是這促使公司在隨後兩年籌集更多的外部融資,這可能是因為減少債務使公司得以把更多的錢投資于未來)。 
公司立即把一美元中的12.6美分用於適度投資,但在隨後兩年裏,把25.7美分用於投資,2美分用於分紅。作者說,這表明,對現金流做出的總體投資反應比原先想的要大,其顯現期也比原先想的要長,並應證了這一傳統智慧:即使在較長的時期,分紅政策也是停滯不前的。 
不過,公司的資金緊張程度造成了各不相同的反應。資金緊張的公司,即籌集外部融資更困難的公司,更有可能嘗試在內部募集投資資金,並把庫存現金用於這一目的。例如,在三年期限結束時,資金緊張的公司儲蓄的資金幾乎兩倍于資金寬裕的公司:前者每一美元儲蓄33.2美分,後者儲蓄16.7美分。 
資金緊張的公司在三年時間裏花錢也少,每一美元花掉28.7美分,而資金寬裕的公司則花掉64美分。在得到額外現金流之後的兩年時間裏,資金緊張的公司募集的外部融資顯著少於資金寬裕的公司,前者是10.9美分,後者是31.8美分。 
作者的結論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從短期和長期考慮現金流的敏感性很重要。我們發現,投資對現金流的短期敏感性與累積敏感性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對資金寬裕的公司尤其如此。在短期裏,現金流增加時,公司主要減少外部融資,並增加現金餘額。但是這些舉動擴大了投資潛能,並在今後兩年導致外部融資和投資增加。」 
 
          BizStudies
      
        錢都到哪里去了?現金流管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