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现金流,特别是意外的现金流,使人不禁要问公司是如何使用这些资金的。投资?分红?减少债务?哪种可能性更大?资金紧张的公司使用资金的方式是否不同于资金宽裕的公司?

Sudipto Dasgupta、Thomas H. Noe和Zhen Wang的一项研究检验了这些问题。结果表明,现金流既有短期效应,也有长期效应。公司最初把资金用于减少债务,并累积库存现金,然后从长远出发,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资金宽裕的公司投资额更大,原因是他们更易于筹集外部融资,用于支持投资。

这种做法的魅力在于,减少债务和增加库存现金使公司在放款人和投资者眼里都更有吸引力。

作者说:「额外的现金流使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有更好的流动性,从而减轻将来的融资限制。此外,通过减少[短期]外部借款,公司可以避免将来借债过多,进而可以增加投资,并导致额外的外部融资。」

作者考查了1971至2006年期间3,845家美国公司经过现金流冲击后第一、第二和第三年的数据。他们重点考查营运现金流的四个主要用途 - 持有现金、减少外部融资、投资和分红。

第一年,现金流每增加一美元,就立即储蓄36美分。这些钱在随后两年里用掉了一些,但是公司最终仍然在库存现金中平均持有25美分。

公司还把额外现金流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减少外部融资:现金流增加一美元,外部融资就被取代50美分(但是这促使公司在随后两年筹集更多的外部融资,这可能是因为减少债务使公司得以把更多的钱投资于未来)。

公司立即把一美元中的12.6美分用于适度投资,但在随后两年里,把25.7美分用于投资,2美分用于分红。作者说,这表明,对现金流做出的总体投资反应比原先想的要大,其显现期也比原先想的要长,并应证了这一传统智慧:即使在较长的时期,分红政策也是停滞不前的。

不过,公司的资金紧张程度造成了各不相同的反应。资金紧张的公司,即筹集外部融资更困难的公司,更有可能尝试在内部募集投资资金,并把库存现金用于这一目的。例如,在三年期限结束时,资金紧张的公司储蓄的资金几乎两倍于资金宽裕的公司:前者每一美元储蓄33.2美分,后者储蓄16.7美分。

资金紧张的公司在三年时间里花钱也少,每一美元花掉28.7美分,而资金宽裕的公司则花掉64美分。在得到额外现金流之后的两年时间里,资金紧张的公司募集的外部融资显著少于资金宽裕的公司,前者是10.9美分,后者是31.8美分。

作者的结论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和长期考虑现金流的敏感性很重要。我们发现,投资对现金流的短期敏感性与累积敏感性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对资金宽裕的公司尤其如此。在短期里,现金流增加时,公司主要减少外部融资,并增加现金余额。但是这些举动扩大了投资潜能,并在今后两年导致外部融资和投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