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能夠適應環境的組織在日新月異的世界中有著獨特的優勢。但是,它們的適應能力並非僅僅基於其當前對境遇作出的反應。實際上,這種能力可能受到其創辦時所處條件的影響。

Christopher Marquis和黃智的研究表明,在組織創辦時,外部壓力在組織身上留下的「烙印」可能會影響到它迎接新挑戰的能力,甚至在創辦時所處的條件早已消失後也是如此。

作者以美國銀行業為研究重點。1978年,美國解除了對銀行業的管制,允許銀行在其總部以外的州拓展業務,參與州際收購。1978年以前,銀行只能在其本州經營業務。一些州允許銀行在州內設立分行,另一些州則規定銀行只能以一個單位的形式運作,還有一些州則允許混合經營。於是,分行管制構成銀行的一個重要創辦條件。分行管制的效應進一步得到其他創辦條件的修正,即現代化程度 - 這體現在交通基礎設施和城市化 - 以及政治文化,一些地方的政治文化強烈抵制大型組織。

作者運用「聯適應」的生物概念,解釋創辦時所處的環境條件隨後如何影響銀行的能力,以及解除管制後銀行收購其他銀行的可能性。

作者說:「聯適應是在一個特定環境中適應於特定目的的特徵被用於隨後環境中另一個目的的過程。我們發現,最初為管理分行而發展起來的能力給銀行留下了烙印,在環境改變後,這種能力被用於新的目的,即銀行的收購管理與合併。」

該研究納入了1978到2001年期間存在的大約25,000家銀行,考察的資料超過200,000個。在原先允許設立州內分行的州創辦的銀行,在解除管制後,收購其他銀行的可能性要高出43%以上,原因是這些銀行已經發展了對管理被收購銀行有用的程式和技能。

作者說:「例如,美國銀行在三藩市成立,最初在洛杉磯建立了一系列分行,並發展了管理這些銀行的相應基礎設施和程式,包括審計師網路和系統性報告功能、共同的催款程式、支票路線和分類機制以及標準化的管理程式。這些構成該銀行集中管理分散銀行的能力。」

「這些能力,最初是為應對銀行創辦之時某個州的分行法律而發展起來的,後來成為銀行的知識庫。在這些能力存續的前提下,這些能力很可能為1978年解除管制後通過收購謀求發展提供了當時的戰略性優勢。」

但是,某些條件緩和了這種效應。在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道路)低於平均水準以及城市化水準低的州創辦的銀行,較少可能在1978年後從事收購活動。

在政治文化抵制大型組織的州創辦的銀行也較少從事收購活動。三個要素與抵制相關,即農業人口的存在(按人均農場數衡量)、參加農民協會Grange的狀況,以及在政治選舉中對矛頭指向大型銀行和金融利益集團的進步党候選人的政治支持。

總體而言,研究結果證明,組織行為由過去和現在的制度性壓力形成,而這些壓力通過組織內部的程式影響運作。

作者的結論是:「組織當前表現出來的行為和後果可能不同于創辦之時,但仍然是一些深入而難以察覺的組織內部能力所帶來的結果,而這些內部能力正是組織適應創辦時所處環境條件期間所建立起來的。」

「具體而言,我們發現,在允許建立分行的州創辦的銀行,發展起管理多個單位的能力,而這些能力隨後又使他們得以在一個有利於收購的環境中收購其他公司。」